渡河詩

渡河詩

渡河詩

黃河之水天上來,急流迅駛如奔雷。

我經耳熟默懸揣,險途未涉先徘徊。

陽侯徙宅忽飄瞥,憐我書生心膽怯。

渡河不用千金壺,策馬一呼代舟輯。

白沙貼地平如掌,路上行人日來往。

自慚忠信遜古人,卻幸波濤變平壤。

嗟乎!世間夷險終無窮,敢以利濟貪神功。

君不見,鄰國山東已為壑,嗷嗷百萬哀鳴鳴。

居者含愁行者喜,平地焉知大波起。

海上桑田屢變遷,古者萬事皆如此。

詩詞鑑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渡河詩
  • 創作年代:道光七年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張正廉
詩詞原文,歷史淵源,

詩詞原文

道光七年(1827年),黃河大漲,根據治水需要,緊急堵塞清口御壩(在今碼頭鎮境內),黃河與淮河自此分離,淮河水不再北行,而專從三河而下進入長江。道光十二年(1832 年)八月,桃源(今泗陽)於家灣黃河決口(《清河縣誌》說是奸民所為),河水直接衝進洪澤湖,洪澤湖暴漲,黃河堤南盡成水澤,而於家灣以下黃河斷流二十餘里,便挖開吳城七堡( 今碼頭太平村)的御黃壩讓湖水北流入清河再進黃河入海,以此降低洪澤湖水位和保證河道暢通。鹹豐五年,黃河北徙,回河南經山東利津關入海,淮陰境內的黃河變成了廢黃河張正廉渡河詩描述了這一重大變化。黃河由“黃河之水天上來,急流迅駛如奔雷”到“渡河 不用千金壺,策馬一呼代舟輯”。行人由“險途未涉先徘徊”到“卻幸波濤變平壤”。無怪詩人感嘆:“海上桑田屢變遷,古者萬事皆如此。”

歷史淵源

黃淮分離,淮水南下;黃河北徒,不經淮陰;海運興起,遭運蕭條(列強入侵,興起了先進廉價的海上運輸,大運河漕運為之蕭條);鐵路建成,鹽運改道(光緒年間建成了津浦鐵路 ,鹽運經海運到天津,再經鐵路到安徽蚌埠,鹽河與西壩為之蕭條);淮陰便不再成為交通咽喉,因此也很少見到近代著名詩人的詠淮詩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