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薯6號

渝薯6號是西南大學以浙薯13集團雜交選育而成的澱粉型甘薯品種。

渝薯6號葉片三角形帶齒,綠色,葉脈正面為綠色,背面為紫色,葉緣、葉柄均為綠色,柄基為綠色,蔓中長且較粗壯,節間較短,莖端少茸毛;薯形為紡錘形,薯肉淺黃色,薯皮紅色。烘乾率35.80%,澱粉率24.79%。中抗甘薯根腐病,抗甘薯黑斑病,中抗甘薯莖線蟲病,中抗甘薯蔓割病,中抗薯瘟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渝薯6號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20)500053 
  • 作物名稱:甘薯
  • 品種類型:澱粉型
  • 親本來源:浙薯13集團雜交
  • 選育單位西南大學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渝薯6號是西南大學以浙薯13集團雜交選育而成的澱粉型甘薯品種。
2020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甘薯(2020)500053”。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葉片三角形帶齒,綠色,葉脈正面為綠色,背面為紫色,葉緣、葉柄均為綠色,柄基為綠色,蔓中長且較粗壯,節間較短,莖端少茸毛,最長蔓長206.8厘米,單株基部分枝數4.9個;薯形為紡錘形,薯肉淺黃色,薯皮紅色,單株結薯數4.4個,上薯率83.84%。
  • 品質:烘乾率35.80%,澱粉率24.79%,粗蛋白3.54%,還原糖2.45%,可溶糖3.38%,胡蘿蔔素0.75毫克/100克,花青素0.00毫克/100克。
  • 抗性:中抗甘薯根腐病,抗甘薯黑斑病,中抗甘薯莖線蟲病,中抗甘薯蔓割病,中抗薯瘟病。

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在重慶市甘薯區域試驗常規甘薯組中,7個試點兩年平均鮮薯畝產2177.6千克,比對照南薯88減產22.7%,薯乾畝產777.40千克,增產0.6%,澱粉畝產567.9千克,增產9.0%。
2010年,生產試驗畝產鮮薯1764.0千克,比對照南薯88減產17.5%,薯乾產量623.9千克/畝,增產8.5%,澱粉產量425.5千克/畝,增產15.9%。
2011年,田間鑒評結果為鮮薯畝產2400.0千克/畝,比對照南薯88增26.3%,薯乾產量859.20千克/畝,增產65.76%,澱粉產量595.0千克。
鮮薯產量:第1生長周期畝產2108.3千克,比對照南薯88減產24.7%;第2生長周期畝產2246.8千克,比對照南薯88減產20.7%。薯乾產量:第1生長周期畝產738.3千克,比對照南薯88減產4.1%;第2生長周期畝產816.4千克,比對照南薯88增產5.2%。澱粉產量:第1生長周期畝產508.1千克,比對照南薯88增產3.4%;第2生長周期畝產567.9千克,比對照南薯88增產14.6%。

適種區域

渝薯6號適宜在中國重慶市薯區種植。

栽培技術

栽插時間是影響甘薯渝薯6號生長發育及產量品質的關鍵因素,密度對生物產量、商品率以及經濟產量有極顯著影響,剪頂期對重具有商品率和經濟產量有顯著的影響,生根劑濃度對經濟產量有顯著影響。經濟產量、乾物質、生物產量、基部分枝數、塊根數以及葉面積與莖葉內的氮鉀含量也呈顯著正相關。因此,在實際生產中適當早栽、合理密植、確定適宜的剪頂期、合理的使用生根劑濃度有利於協調甘薯地上部及地下部的生長,進而提高產量。
有試驗結果表明生物產量的最佳處理為:栽插期為6月13日,6月13日,栽插密度為90000株/公頃,栽後70天剪頂,剪分枝數為3個/株,使用生根劑濃度為30毫克/千克時能獲得最大生物產量。結薯數的最佳處理是:栽插期為6月13日,6月13日,栽插密度為90000株/公頃,栽後70天剪頂,剪分枝數為1個/株,使用生根劑濃度為30毫克/千克時能獲得最多薯數。經濟產量的最佳處理為:栽插期為6月13日,栽插密度為90000株/公頃,栽後70天剪頂,剪分枝數為3個/株,使用生根劑濃度為30毫克/千克時能獲得最大產量。
畝用農家肥1500~2000千克、磷肥30~50千克、鉀肥30~50千克集中溝施後起壟栽培。11月上旬前後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