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觀巢推車燈

渝水觀巢推車燈,中國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傳統舞蹈,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渝水觀巢推車燈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舞蹈
  • 起源時間:清朝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觀巢推車燈是流傳於渝水區觀巢鎮一帶的傳統燈彩。它以濃厚的鄉土氣息,生動活潑的表演形式而著稱。觀巢推車燈一般在春節期間進行表演活動,每年舊曆正月初二、初四在本村表演,謂之“拜年”;“八朝”(舊曆正月初八)過後,開始走村串戶,最初只攀同族,後因民眾喜愛,逐漸打破常規,鄰近村莊也連年走訪,成為增進友誼的紐帶,但燈藝只授同族,從不外傳。載歌載舞是觀巢推車燈的特點,男女對唱雖是喻物唱景,也有表示男女戀情之意。

歷史淵源

觀巢鎮,以鸛築巢而得名,此地於清乾隆52年置鄉,因經濟繁榮、人文昌盛發展成鎮,又因植被豐富、生態環境優美而揚名。據廖氏家譜記載,乾隆年間,有一年元宵佳節,在觀巢這個古老的圩鎮上,集聚著各種民間燈彩,相互獻藝,方圓數十里的民眾都來觀看花燈,熱鬧非凡的場面,驚動了鎮上的大戶人家,閨門小姐破規出門,在男僕女傭的簇擁下,乘坐“彩車”趕來觀燈,他們興高采烈,一面觀燈,一面載歌載舞,當推車燈隊進入燈會時,人群雀躍,場上頓時轟動,觀巢推車燈就這樣問世了。此後,觀巢推車燈便代代相傳,經過歷代藝人的加工提煉,表演形式也趨於完善,發展成為有“數板”、“男女對唱”,並帶有一定情節的演唱形式。

基本內容

觀巢推車燈全舞表演有11人,兩個“抬花者”分別謂“燈首”和“鬧燈人”,另有4個能歌善舞的持花姑娘,兩輛別具一格的“彩車”。表演時,先由“燈首”向長者及周圍民眾拜年祝賀,然後兩人抬出“茶花”置於場上,“燈首”還要念一首新春吉利賀詞,接著四個花女手提花籃舞步上場,歌舞一番。正當熱鬧之時,挑花人快步登場,作一番身段表演後,向遠處招呼觀眾。

基本特徵

舞蹈以“茶花”為中心來表現“出燈”、“花燈進門”、“雙採茶”、“十個月領春”、“十個月採茶”等五個環節,此外“學打太卦”、“打蓮花”起連線作用,把全舞連貫成一個整體。舞蹈表演基本步法有“採茶步”、“矮子步”、“小跳步”、“蝶步”四種。表演時,先由“燈首”向長者及周圍民眾拜年並致賀詞,然後兩人抬出“茶花”置於場上,接著四個花女手提花籃舞步上場,歌舞一番,挑花人借著熱鬧登場,作一番身段表演,此時,兩部“彩車”踏著“採花”舞步上場,邊歌邊舞,舞姿優美;男女對唱,喻物唱景,抒情表意,歌舞相融;音樂伴奏採用當地民間曲調,舞時鑼鼓相伴,唱時鎖吶介入,委婉動聽,歡快活潑,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主要價值

推車燈的表演活動一般在春節期間進行,最初只在同族之間表演,因民眾喜愛,逐漸打破常規,鄰近村莊也連年走訪,成為溝通感情、增進友誼的紐帶,是綻放在鄉土裡的一朵藝術奇葩。推車燈創於民間,不僅是珍貴的草根文化,而且具有重要的歷史、社會、藝術和審美價值。推車燈作為一種民間技藝,長期以來為傳統文明的延續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

瀕危狀況

曾經風光無限的推車燈,已擱置在祠堂樓上塵封多年,追燈的人群也不再,最讓人憂慮的是,推車燈未來將要陷入無人繼承的危險境地。曾經很多平日目不識丁的村民,都可以隨興扭起來、唱兩段。而現在連一般公開演出都不會進行,除非政府要求‘出山’,往往排練時人數就很難集中。現在的傳承人曾經也打算收個徒弟把這項藝術傳承下去,然而受現代文化思潮多元化的衝擊,推車燈藝術普及度降低,影響力逐漸弱化,年輕人都不願意學這個東西了。

保護措施

自1986年通過對觀巢推車燈的調查、挖掘、整理和排演,恢復了傳統舞蹈的原貌,重新煥發了生機。特別是近幾年來,在保護單位的重視和支持下,進一步加強了對項目和傳承人的保護措施,使得該舞蹈的表演人員、演出活動、道具製作等方面一直保持活態傳承的狀態。該舞過去主要在本村、鄉鎮演出,備受關注,之後經常參與區、市舉辦的重要節慶文化活動,傳播的影響更加廣泛。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