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

《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是宋代詞人蘇軾作的一首詞。上片寫古松,寫凌霄,卻不著花樹一字,在奇瑰幽雅、有色有香的藏春塢整體畫面中,突出清順和尚閒適獨處、無牽無掛的“幽人”形象;下片寫湖風,寫雙鵲,實際仍在寫古松,寫凌霄,愈加深化了清順和尚融乾自然、無我無物的“幽人”形象。全詞在動與靜、聲與寂的對比映襯中,表現古松、湖風、凌霄花、喜鵲自由自在的生機意趣,也表現晝夢的僧人整個身心融化在這虛靜清空的自然之中,全篇隱隱透露出禪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減字木蘭花·雙龍對起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2,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3,順常晝臥其下。時余為郡4,一日屏騎從過之5,松風騷然6,順指落花求韻,余為賦此。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里7。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8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9。翠颭紅輕10,時下凌霄百尺英11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2.藏春塢(wù):清順居處的小庭院。中間窪,四邊高的地方叫塢。
3.凌霄花:一名紫葳,夏秋開花,莖有氣根,可攀援棚籬。
4.為郡:指為杭州知府。
5.屏(bǐng)騎(jì)從過之:不帶給隨的人馬而獨自去群訪他。屏:除去,不用。騎從:騎馬跟隨的人。過:拜訪;上門訪問。之:指代僧清順。
6.騷然:騷騷作響。
7.“雙龍”二句:寫門前二古松的形狀與氣勢。白甲,松皮如鱗甲。蒼髯,深綠的松針。
8幽人:幽棲之人,《易經·履·九二》:”幽人貞吉。“孔穎達疏:”幽隱之人。“此指清順。
9.爭噪晚:在夕照中爭相嗚叫。
10.翠颭(zhǎn)紅輕:形容雙鵲跳動引起松葉和凌霄花的顫動。
11.“時上”句:謂雙鵲時而飛上高處的凌霄花。

作品譯文

錢塘西湖旁有一詩僧,名叫清順,他所居住的藏春塢,門前有兩棵古松樹,樹上有凌霄花攀援,清順常常白天躺臥在松樹下。我為郡守時,一天屏退隨從去訪他,松風騷然,清順指著落花求我創作,我於是寫下此詞。
兩株古松沖天而起,銅枝鐵乾,屈伸偃仰,仿佛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在煙雨中飛騰。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於一片墨綠蒼翠之間,讓人感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正躺在濃蔭下的竹床上沉睡。
從湖上吹來的風,又清又軟;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只見在微風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

創作背景

元祐五年(1090)五月,蘇軾過訪藏春塢。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六:“西湖僧清順,字怡然,清苦多佳句。”周紫芝《竹坡詩話》:“東坡游西湖僧舍,壁間見小詩云:‘竹暗不通日,泉聲落如雨。春風自有期,桃李亂深塢。’問誰所作,或告以錢塘僧清順者,即日求得之,一見甚喜。”詞當作與此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開頭起句,概寫“二古松”之態勢。作者以龍喻松,靜物動寫,描畫兩棵古檜恍若兩條蛟龍相向膊起,直衝雲天,活現猛見兩棵古松蟠之勢有如兩條活龍左盤右旋、飛騰凌雲的印象。接下一句,細寫“凌霄花絡其上”之意象。作者由松而聯想到龍,由龍再聯想到雨,並且不落痕跡地將凌霄花比擬為雙龍的蒼髯,奇思妙想,連珠而出,化靜為動,肖貌傳神,其用筆之脫俗,想像之奇持,描畫之生動,構思之縝密,真堪令人叫絕。
第三句“疏影徽香”,緊承“蒼髯”而來,由凌霄花之藤轉寫到凌霄花之抱。“疏影”、“暗香”,本是宋初詩人林逋詠梅傳神的名語,作者這裡稍加變化,寫凌霄,以顯其淡雅清幽之致。詞人在龍騰煙雨的幻覺奇想之後,只見凌霄花那金紅色花朵正在疏影搖曳,散發出一絲絲一縷縷的淡香。就在這古松龍騰、凌霄香溢的剛柔交融的濃蔭下,還看到一個幽居不問世事的和尚,正在悠然酣睡,做著長長的白日夢。這個和尚當然不是別人,就是“常晝臥其下”的“詩僧浦順”了。無論是二松如“雙龍對起”的剛勁動勢,還是凌霄之“疏影微香”的柔美靜態,都無妨於詩僧的沉沉大睡,其置身物外、悠然自得的神貌和禪境則由此可見了。
上片寫古松,寫凌霄,卻不著花樹一字,全部運實入虛,處處設喻,動靜相映,剛柔對比,從而在奇瑰幽雅、有色有香的藏春塢整體畫面中,突出清順和尚閒適獨處、無牽無掛的“幽人”形象。下片寫湖風,寫雙鵲,實際仍在寫古松,寫凌霄,只是由實入虛,著力襯托,以鬧顯靜,剛化為柔,從而在純任自然、超然物外的藏春塢清空化境中,愈加深化了清順和尚融乾自然、無我無物的“幽人”形象。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這下片開頭兩句,緊承上片末句,進層渲染“幽人晝夢長”的環境氣氛。到了傍晚時分,西湖湖面上吹來了風,是那么清新柔和,由於風輕聲微,無以聲聞,唯可感觸其“清”其“軟”。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地像在爭叫著什麼,一陣啼鳴之後,藏春塢愈顯幽靜。湖風之靜,雙鵲之鬧,一從正面烘托,一從反面襯托,極力寫出一種對立和諧、氣韻生動的靜態美。同時,也正因有風之吹,鵲之噪,才順乎自然地有了“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丈英”的微妙景象。“翠颭”、“紅輕”都是風吹鵲來的結果。於是,那金紅的凌霄花朵不時地從拔地百尺的古松蒼髯上飄然而下,落地無聲,如此反覆,直至落英繽紛。風鳥樹花,就這樣互為因果,對立和諧,自由自在,天機自運,晝夢長的幽人則無思無慮,完全與這鬧靜相依、和諧清空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了,從而使得全詞形成了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和美境界。暗藏其中的禪意,也就這樣得到了妙合無痕的體現。
綜觀全詞,在對立中求得和諧,是其創造意境的藝術特色。整首詞寫的物象只有兩種: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陽剛之美,後者是陰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寫的重點,“雙龍對起”的勁健氣勢被“疏影微香”、“湖風清軟”所軟化,作為一種陪襯,統一陰柔之美中。從詞的上片看,是動與靜的對立,“對起”的飛騰激烈的動勢和“疏影微香”、“幽人晝夢”靜態成對比。詞的下片是鬧與靜的對立,鵲的“噪”和凌霄花無言的“下”形成對比。

名家點評

江蘇省詩詞協會常務理事李德身:全詞著力寫景,突出古松凌霄,兼及湖風飛鳥,在其動靜、剛柔的對比描寫中,展示了一幅對立和諧、境界和美的藏春塢畫圖。而作者的用意則在藉此造成一種氛圍,以烘托幽人獨處的恬淡自適,純任自然,暗寓的禪意正在其中。 (《全宋詞鑑賞詞典》)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著名文學家,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歸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