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是清代學者納蘭性德的詞作品。這首詞詠梅。上片寫形貌,下片說神理。上下兩片又分別寫出來梅花的外部特徵和梅花的內在品格。以為堪惜、堪憐,一切皆出自於傷心人的眼中及心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 創作年代:清代·康熙
  • 作品出處:飲水詞
  • 文學體裁:減字木蘭花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
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從教句:意謂任憑怎樣的鐵石心腸也難以不動情。 從教,任憑、聽任。明高啟《夜雨》:“醉來獨滅青燈臥,風雨從教滴夜長。”
②惜惜:可惜、憐惜。五代唐莊宗《歌頭》:“惜惜此光如流水,東籬菊殘時,嘆蕭索。”
③滴損句:意謂那像是淚水滴灑在玉條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蒼煙一片。
④環佩:代指所思戀之人。姜夔《疏影》:“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記江南江北。想佩環月下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白話譯文

即使是鐵腸石心,見到梅花開放,清便富艷,也難以不動情。更何況在月下,“一枝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點點梅花,就像淚珠一般。添個紙窗,加以竹影,既加呵護,也作陪襯,令其更加顯得楚楚動人。而環佩,則喻其魂魄,乘著夜月,來與相會。

創作背景

此首為詠梅詞,推其詞應為冬日所作。創作年代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始二句從心理感受上落筆,雖不正面描繪梅花,但梅花之神韻已出。繼二句則把筆宕開,寫梅邊之竹,說那朦朧的月色下,斑竹歷歷,就好像是玉條上滴灑了點點淚水。過片承前二句意,說那是怕梅花太冷,所以特加了竹林圍護。這又從護梅之竹,從側面烘托梅之嬌貴。構想可謂奇絕。最後二句再宕筆寫去,說梅花也有魂,她特於今夜月上時歸來。
有評家說由"添個"句可知此詞題畫詞,所題是梅花,也有一些道理。不過此詞深意繾綣,要是僅僅做此解就如豬八戒吃人參果般暴殄天珍了。容若詠梅,不同於其他詞人,而略通與林逋之處是他主觀上將梅視若女子,甚至是意中人,在主觀上擯棄了自己的存在。看遍全詞,他仿佛是在感慨憐惜自己的愛人,一個稚弱清高的女子。那梅與他,仿佛是對月臨影的故知,彼此是平然對坐的尊重。不存在誰被賞,誰被贊的問題。
讀到這一首時,那種感覺是一段情路已近尾端。仿佛路行要盡了。容若在詞中所寫的感受,環佩歸來月上時,語意沉痛。雖是化用前人句,卻自有神魂。似乎是在說他已經預感到戀人似那遠嫁異域不能生還的王昭君,永遠不可能回到自己身邊了。和姜夔一樣此生花開盡,舊情難待。

名家點評

張秉戍
這首詞詠月下之梅花,寫得清奇別致,富有浪漫特色。這詞雖無一筆正面去刻畫梅之形貌,但卻又筆筆不離梅花,此正所謂“不即不離”,因而梅之形神反而歷歷可見。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