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龔賢湖濱草閣圖

清龔賢湖濱草閣圖

《清龔賢湖濱草閣圖》是明末清初畫家龔賢創作的一副紙本墨筆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龔賢湖濱草閣圖
  • 作者:龔賢
  • 規格:縱218厘米,橫 82.8厘米
  • 現收藏第吉林省博物館
  • 創作年代:清代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作品簡介,畫作內容,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龔賢的這幅《湖濱草閣圖》,紙本墨筆,縱218厘米,橫 82.8厘米,今藏吉林省博物館

畫作內容

作者用濃重的畫筆描繪了太湖之濱的景色。畫中前面土坡上雜樹十數棵,大小不一,遠近各異,疏密穿插,並以墨色漬染,墨色層次豐富妥帖自然。作者以濃重的線條勾勒坡石的輪廓,後以淡墨積染山石的凹陷處,山石陰陽向背分明,有很強的體積感。山石間有小溪流出,淙淙有聲。順溪而上是畫面的中景,畫家不著任何筆墨,留出空白,卻使畫面產生一種波光粼粼的水面效果。在聚散有致的湖石邊,數間草頂房舍錯落地掩映在叢林間。遠處為高聳的石壁,黑重、厚實,上有一條銀瀑飛流而下,山形因水的鋪設而不顯死板。整個畫面表現了月光下春色旖旎的太湖美景,文人雅集的意境躍然紙上,正如畫面右上詩中所言:“樓台結在太湖濱,湖水淪漣明月新。賓客到來無遠近,盡乘玄鶴當車輪。”
清龔賢湖濱草閣圖

作品評價

細品此畫,我們能感受到畫家為表現這豐富的意境,在繪畫語言上匠心獨運的處理。龔賢的傳世畫風有兩種面貌,即“白龔”、“黑龔”。此畫從風格上看當屬“黑龔”風格,作者以寬綽凝重的線條畫山石輪廓,然後依山石的結構,在凹陷處用乾筆層層加厚,最後用淡墨渲染,墨色和輪廓線融為—體,畫面筆墨濃郁蒼秀。龔賢這種積墨法風格,對後世影響甚大。樹木畫法也變化多端,或濃重的樹葉配以白色的樹幹,中鋒筆雙鉤畫出樹的乾,先以直線皴填,再加以淡墨渲染;或以淡墨勾畫樹葉,以濃墨畫樹幹。樹葉筆法呈多樣,有縱、橫、斜和“介”字、“個”字等幾種筆法,又有圈、點、染等筆法,這樣濃濃淡淡的豐富層次,使樹木顯得充實而有分量。
從構圖上看,畫面採用的是闊遠法布局,湖面在畫面的中間,並占了畫面的大部分面積,既襯托前景的坡石樹木,使山石渾厚,樹木挺拔,又使遠處群山顯得沉雄博大,表現了月光下湖光山色的視覺感受,同時在畫面上形成黑——白——黑的構成,在人的心理上產生一種律動。

作者簡介

龔賢(1618—1689),又名豈賢,字半千,號野遺、柴丈人等,江蘇崑山人。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南京度過。龔賢少時曾學畫於董其昌,服膺董氏南北宗理論。他的畫以五代董源為基礎,以宋初北方畫派畫法為主體,參以米芾、沈周等人畫法,最終形成自己的面貌,他的畫既有宋初北派山水的沉厚蒼老,又有董源似的清雅,可謂博採取精,融會貫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