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陳枚月曼清游圖冊》是清代畫家陳枚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陳枚月曼清游圖冊
- 規格:縱37cm,橫31.8cm
- 創作年代:清代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作者:陳枚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作品內容,
作品介紹
《月曼清游圖》冊描繪的是宮廷嬪妃們一年12個月的深宮生活,通過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體現了宮廷生活與民間生活的密切關聯,以每月的氣候變化為背景,描繪了宮女們隨其女主人在庭院內外的游賞活動,主僕之間的關係頗為親近,主不驕橫,仆不卑微,主僕之形大體相近,破除了前人的造型桎梏。嬪妃們的活動內容,在民間生活中均習以為常,只不過由於宮廷的特殊地位,而令這些活動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更加富貴、繁瑣及典制化的特點。
此畫冊落款“臣陳枚恭畫”,鈐“臣枚”印1方。每開均配有清代梁詩正的行草體墨題,款“乾隆歲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詩正敬題”, 戊午為乾隆三年(1738年)。鈐清高宗弘曆“乾隆御覽之寶”、“古希天子”、“樂善堂圖書記”等印共60方。
作品賞析
在人物創作的審美取向上有別於唐代張萱、周眆筆下體態豐腴的嬪妃形象,而以明代唐寅、仇英筆下的仕女畫為審美標準,追求秀潤飄逸的情致。畫家以工細流暢的線條和亮麗鮮活的色彩將嬪妃們描繪成身材修長、體態輕盈、“倚風嬌無力”之貌。在技法上,此圖所繪人物造型生動準確,筆致工細嚴謹,源於宋代院體畫風。圖中的樓台房室建築則採用西洋焦點透視法繪成,根據圖中透視線斜度的變化,可以準確地推求出滅點的具體位置,從而加強了平面畫幅的立體、縱深效果,在有限的畫面上擴展出無限的空間。
作者簡介
陳枚(約1694—1745),清雍正、乾隆年間宮廷畫家。號載東,晚年號枝窩頭陀,婁縣(今上海松江)人。雍正時由畫家陳善推薦,進入宮廷任職,曾任內務府員外郎,師法郎世寧,工畫人物、山水、花鳥,其畫法受到西洋畫風的影響。其主要活動在雍正時期,約於乾隆五年(1740年)因眼傷離開宮廷南歸。乾隆十年去世。
作品內容
一月 寒夜尋梅:
正月里,上元之夜,華燈溢彩,銀月似盤,梅花綻放,宮中貴婦們結伴
二月 閒亭對弈:
兩三夥伴廳下擺棋,觀者不言。
三月 曲池盪千:
春天來了,仕女們走出閨房,在芳草地賞相伴歡嬉,楊柳舞於春風,杏花映於春水,鞦韆架上,仕女的身姿輕盈如燕
四月 庭院觀花:
韻華鬥麗 蓉春時節,奼紫嫣紅,芬芳滿園。
五月 池亭賞魚:
仲夏時節,天氣炎熱。池邊竹林颯颯作響,應和著習習涼風,宮中仕女聚在池亭內賞魚以渡休閒時光。
六月 菏塘採蓮:
柔風掠湖,菏香陣陣,宮中佳人泛舟採集聚會,為刻板的宮廷生活平添了幾分樂趣。
七月 桐蔭乞巧:
這是描繪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場面,七夕之夜,女人們以碗裝水置於庭院,然後將一束針散放其中,人們爭相觀看在水中呈列的圖案,據說圖案的形狀越好看,放針者的手就越靈巧。
八月 瓊台賞月:描繪中秋之夜,貴婦們聚集高台,吟詩賞月的情景
九月 深秋賞菊:
描繪了金秋十月宮中貴婦賞菊的情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菊是高貴、高潔的象徵,又賦予吉祥、長壽的涵義。
十月 文閣刺繡:
初冬時分,在和煦的陽光下,宮中貴婦們精心繡制和欣賞自己喜愛的圖案。
十一月 圍爐博古:
時入仲冬,天氣愈寒。這幅畫描繪的是華屋中,暖爐旁,家中貴婦們閒聚在一起,欣賞古院和書房的情景
十二月 踏雪尋詩:
臘月中,天寒地凍,貴婦們聚於溫暖的廳堂中,一邊烹茶,一邊觀雪,吟詩作樂,時有女伴裘衣貂帽,踏雪攜友 ,前來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