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樓(清遠樓(擴))

清遠樓

清遠樓(擴)一般指本詞條

清遠樓,位於古城宣化正中,是一座氣勢雄偉、造型別致、結構精巧的高大古樓,被人們譽為“第二黃鶴樓”的宣化清遠樓。

清遠樓,又名鐘樓,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全樓高25米,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頂的高大建築。樓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與昌平,北與廣靈,東與安定,西與大新四門通衢。樓內有明嘉米,重約萬斤,用四根通天柱架於樓體上層中央。鎮城鐘鐘聲悠揚洪亮,可遠傳40餘里,故清遠樓又俗稱鐘樓。

清遠樓建築風格獨特,為我國古代建築的精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遠樓
  • 外文名:Qingyuan Pavilion
  • 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古城宣化
  • 歷史: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
  • 別稱:第二個黃鶴樓
  • 文化保護: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歷史,明朝時期,得名由來,建築形狀,主要景點,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方小吃,地方購物,

發展歷史

清遠樓位於古城宣化正中,是張家口眾多文物古蹟中的佼佼者。清遠樓,又名鐘樓,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搪多角十字脊歇山頂的高大建築。
清遠樓清遠樓
樓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與昌平、北與廣靈、東與安定、西與大新四門通衡。與城內鎮朔樓、拱極樓成一軸線。券洞內500年前的鐵輪車轍明顯可見。
樓外觀3層,內實層,通高25米,樓閣高17米,為3開間,6塔椽,前後明間出抱廈,四周有遊廊,支立24根粗大廊柱。上搪為綠色琉璃瓦頂,腰搪、下搪為布瓦頂。梁架斗拱精巧秀麗,循角飛翹,生氣盎然。
樓上層搪下,懸掛願額4塊,南曰清遠樓,北曰聲通天籟,東曰聳峙嚴疆,西曰震靖邊氛。樓內懸有明嘉靖十八年鑄造的宣府鎮城鐘一口。該樓造型別致,結構精巧嚴謹。可與武漢黃鶴樓媚美,在國內同屬罕見,素有“第二黃鶴樓”之稱。該樓建築獨具一格,為我國古代精美藝術建築之一。

明朝時期

明朱元障第19子曾在清遠樓西側建谷王府,屯兵萬全,以御夕夷。
1744年清乾隆皇帝北巡路過宣府,撥白銀10萬兩重修清遠樓。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宣化,義和團首領大阿吾曾在清遠樓鳴鐘聚義,率眾設伏於城北煙筒山處,痛擊聯軍賊寇,殺死德軍指揮官約克上校。
清遠樓歷盡滄桑,文革”期間遭受嚴重破壞。
1986年文化部主持對清遠樓進行了全面修復。修復後的清遠樓碧瓦青磚,金龍玉獸傲首長空飛檐翹角宏宇軒昂,廊柱斗拱披紅掛翠,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古鐘高懸,風鈴叮噹,顯得古樸、典雅、雄偉、壯觀。
1988年,清遠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券洞內500年前的交織著的兩道鐵輪車轍清晰可見,可想當年車轔轔、馬蕭蕭,鞭聲盈耳、市景繁茂之景象。宣化清遠樓就像是一位歷史老人,從誕生,500多年的風雨滄桑,都珍藏在它的記憶里。1988年,清遠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清遠樓遙相呼應的宣化鎮朔樓,建於明正統五年(1440年),為重檐九脊歇山頂的高大建築,兩層通高15米,十分雄偉壯觀,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得名由來

鎮朔樓以明代宣府鎮總兵例佩“鎮朔將軍印”而得名。是宣府軍事衝要之地的標誌。乾隆皇帝於乾隆十年巡幸口外木蘭,自多倫諾爾迴鑾駐蹕宣化府,並御筆親書“神京屏翰”四個大字,由直隸總督那蘇圖刊懸於鎮朔樓上,成為對宣化府重要地位最貼切的評價。樓內原有大鼓一面,故又俗稱鼓樓
清遠樓、鎮朔樓所在的宣化城,歷史悠久,北魏拓跋嗣永興五年(413年)始築土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谷王朱穗拓展城廓,明正統年間建築磚牆。宣化古城周長20里,比明代重建的西安城垣還要大一些。清遠樓歷盡滄桑,1986年文化部撥款39萬元,對清遠樓進行了全面修復,修復後的清遠樓碧瓦青磚晶瑩剔透,金龍玉獸傲首長空,飛搪翹角宏宇軒昂,廊柱斗拱被紅掛翠,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古鐘高懸,風鈴叮噹,顯得古樸、典雅、雄偉、壯觀。樂在景區清遠樓和鎮朔樓,都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城內正中鼓樓北街。清遠樓在街之北端,鎮朔樓在街之南端,兩樓南北對峙,相距僅200米,各具英姿,給宣化這座古城平添了許多情趣。
清遠樓,屬明代中期建築,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建成於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它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頂的高大建築。樓外觀三層,內實二層,通高25米。樓建在高8米、東西長28米、南北長26米的磚砌高台上,高台下有十字形拱券門洞,為宣化城的“昌平”、“廣靈”、“安定”、“泰新”四門通衢。

建築形狀

樓體平面布局為亞字形。樓體四面皆出抱廈,周圍有遊廊,深架斗拱精巧秀麗,檐角飛翹,翼如鳥飛,生氣盎然,俏麗異常。樓頂四面層檐下,每面懸掛匾額一塊:南曰“清遠樓”,北曰“聲通天籟”,東曰“聳峙嚴疆”,西曰“震靖邊氛”。除南面匾額外,均為清乾隆朝議大夫、工科給事中吳煒所題。
樓內懸有明代嘉靖都御史郭登庸所鑄銅鐘一口,名曰“宣府鎮城鐘”。鐘高2.5米,口徑1.7米,重約萬餘斤,用四根通天柱架於樓體上層中央。擊打該鐘,聲音清脆宏亮,悠揚動聽,可遠傳40餘華里,樓頂北面檐下懸掛的“聲通天籟”匾額,就是對鐘聲很好的形容。因為這鐘的緣故,所以清遠樓俗稱鐘樓。被評為中國公認最佳明星啤酒、“河北五大名飲”之一的宣化鐘樓牌啤酒,其品牌就是以此鐘樓命名的。
清遠樓建築獨特,造型精美,別具一格,全國罕見。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中國高超的古代建築藝術佳作之一,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搶救這一罕見的古代建築,1986年國家文物局撥巨款進行了全面修復,使這一文物古蹟恢復了青春。

主要景點

清遠樓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鐘樓,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南與昌平、北與廣靈、東與安定、西與大新四門通衡。內實2層,通高25米,樓閣高17米,為3開間,6塔椽,前後明間出抱廈,四周有遊廊,支立24根粗大廊柱。上搪為綠色琉璃瓦頂,腰搪、下搪為布瓦頂。
清遠樓清遠樓
梁架斗拱精巧秀麗,循角飛翹,生氣盎然。樓上層搪下,懸掛願額4塊,南曰“清遠樓”,北曰“聲通天籟”,東曰“聳峙嚴疆”,西曰“震靖邊氛”。樓內懸有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鑄造的“宣府鎮城鐘”一口,高2.5米,口徑1.7米,重約萬斤,用四根通天柱架於樓體上層中央。
鐘聲悠揚宏亮,可傳40餘里,頗負盛名。從清遠樓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積的底座上,高17米的樓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築物。樓台底座開有東西南北四個左右對稱的拱形城門。

文物保護

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遠樓西側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
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過宣化府,投白銀10萬兩重修清遠樓。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宣化,義和團首領大阿吾曾在清遠樓鳴鐘聚義,率眾設伏於城北煙筒山處,痛擊聯軍,殺死德軍指揮官約克上校。“文革”期間清遠樓遭受嚴重破壞。1986年,文化部主持對清遠樓進了全面修復。1988年,清遠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樓造型別致,結構精巧嚴謹。可與武漢黃鶴樓媲美,在國內同屬罕見。該樓建築獨具一格,為我國古代精美藝術建築之一。
清遠樓清遠樓
走在城中大道上,仰視清遠樓您可感受它的威嚴與雄大。清遠樓高三層,樓頂採用歇山式屋檐構造,整樓皆用青瓦、木材建成。
樓上有開間房五間,三間進深房,四周設一環形走廊。樓檐是由堪稱工藝品的梁、柱以“升”字形支撐,所以檐角那中國傳統建築式樣的反翅,至今看上去仍使人聯想到騰空而起的情形。日本的建築大師伊東忠太博士曾著書(東方的建築史研究)稱讚清遠樓採用的建築技術與手法,世上絕無僅有。恰恰是由於其木構技法的卓越之美,後人稱清遠樓為“第二個黃鶴樓”。
修復後的清遠樓碧瓦青磚,金龍玉獸傲首長空,飛檐翹角氣宇軒昂,廊柱斗拱披紅掛翠,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古鐘高懸風鈴叮噹,再現了“碧瓦朱甍,燁然絢彩,斗角璇題,突然凌空”的勃勃英姿。

旅遊信息

去宣化乘火車比較方便,約3小時,可乘北京火車站始發的K43次(11:40);或從北站西站始發的N213次(10:30)、4447次(13:05);或從北京南站始發的7115次(07:40)、4415次(17:25)列車在宣化站下。
自駕車可走京張高速,在宣化口下,約1.5小時。

地方小吃

地方風味小吃“一窩絲”、“油炸糕”、“山藥魚”、“手把羊肉”、“燒南北”、壩上莜麵等,會使您大飽口福。
清遠樓清遠樓
壩上莜麵是“口外之寶”中的第一寶。莜麵是由莜麥加工而成。莜麥,亦稱“裸燕麥”,俗稱“油麥”,是一年生草本作物。
原產於中亞地區,最先引進歐洲大陸,爾後被我國引進,種植於西北、華北北部、內蒙古等地,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光緒二十八年頒布開墾蒙署令,流民遷入此地,莜麥從此在壩上落戶。莜麵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十分耐餓。
口外廣為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四十里莜麵,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麥麵餓斷腰。”說的是人們吃了莜麵,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蕎麥麵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這裡的人們對莜麵特別鐘愛,奉為至寶。莜麵窩窩、莜麵魚魚成為張家口獨特的風味食品。
“燒南北”,是河北張家口市一種傳統風味菜餚。所謂燒南北,就是以塞北口蘑和江南竹筍為主料,將它們切成薄片,入旺火油鍋煸炒,加上一些調料和鮮湯,燒開勾芡,淋上雞油即成。此菜色澤銀紅,鮮美爽口,香味濃烈。在我國民間,竹筍雅稱玉蘭片,盛產於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地方購物

景區便可買到張家口的特產:口蘑蕨菜貢米、大杏扁、牛奶葡萄、龍眼葡萄、長城乾紅乾白葡萄酒、柴溝堡燻肉、懷安豆腐皮蔚縣剪紙鸚哥綠豆、化稍營驢肉、劉家窯西瓜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