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人民政府關於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指導意見

《清遠市人民政府關於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指導意見》是清遠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我市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但基礎教育教學質量與人民民眾的期盼仍有差距。為切實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根據全國、省、市教育大會的精神和要求,特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目標,以課程改革為推手,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遵循教育發展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切實提高育人水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生活和終身發展奠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市基礎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德育時代性更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學質量的重要地位、教學投入的優先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教學、教研、科研、培訓、信息化“五位一體”的教學質量提升方式更加健全,教學管理更加規範、精細,教研的支撐作用更加強化,科研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教師培訓體系更加完善,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更加融合,基礎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發展,全市基礎教育發展主要指標力爭進入粵東西北前列。
(二)具體目標
1.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各縣(市、區)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和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不斷進步,其中優勢學科穩中有升,薄弱學科進步明顯。
2.普通高中階段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各普通高中學校各學科參加廣東省合格性考試合格率達到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的要求,高考三線(優先投檔線、本科線以及專科線)上線率不斷進步。
3.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進一步發揮好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中職學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考取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職學校學生技能等級證書的獲取率逐年遞增。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教育管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市、縣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形成教學管理特色。校長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要結合實際制定德育工作實施方案,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加強教材使用管理,統籌制定教學計畫,最佳化教學環節;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設豐富多彩的科學實驗和綜合實踐類課程,推廣和普及中學生生涯規劃課程;堅持和完善集體備課制度,認真制定教案。各學校要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管理制度,定期開展自查、抽查。市教育部門每年要組織開展對全市高中學校的常規檢查,對非高中學校進行抽查;縣(市、區)教育部門每學期要組織開展對轄區內義務教育學校的常規檢查。教育部門要建立健全教學常規管理督查制度,改進督查技術手段,積極利用信息化和大數據實施教學管理督查,促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
2.最佳化課堂教學方式。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變講授中心課堂為學習中心課堂。教師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上要講清重點難點、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要增強課後作業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各地要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借力異地對口幫扶機制,開展名師送教下鄉、跟崗學習等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全市每兩年循環開展中國小全學段全學科的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聚焦課堂教學,注重培育、遴選和推廣優秀教學模式、教學案例。
3.科學監測教學質量。樹立“質量監測是平台,監測結果是抓手,教學改進是目標”的教學管理理念。市、縣教育部門注重國家義務教育監測的結果解讀與運用,注重監測中的成效追問和問題預警。學校要依據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課程標準制定明確的質量指標體系,落實監測結果二次解讀、問題調研、整改方案制定、整改落實、整改跟蹤等工作,提高質量監測結果問題整改的成效。市教育部門每學期組織全市高中各學科教學質量檢測,通過網上統一評卷和質量分析,及時了解全市高中的教學質量情況;逐步加大對全市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檢測力度。各縣(市、區)教育部門要對本地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學質量進行檢測、督查,及時發現問題和調整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案。
(二)強化教研支撐,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教研員準入和退出機制,選調政治素質過硬、職業道德良好、教育理念先進、專業水平較高、教研能力較強的優秀教師加入教研員隊伍。市、縣教育教研部門要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內配齊各學科專職教研員,要充分考慮教研員崗位專業要求高的特點,適當提高教研部門專業技術高級崗位比例。要切實發揮好教研工作的支撐性作用,設立並保障每年的專項資金用於專(兼)職教研員、學科中心組成員的培訓和學科教研活動。要建立教研員全員培訓制度,每位教研員每年接受不少於90課時的培訓。
2.創新教研工作方式。教研工作要堅持課程育人理念,關注基於信息化教學的研究,關注基於實證和數據的教學研究,將教研重心進一步下移,重視學校特色引導和教師教學個性的發揮。建立專職教研員定期到中國小任教和鄉村學校、薄弱學校聯繫點制度,幫助鄉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教研部門和教研員要因地制宜進行區域教研、網路教研、綜合教研、主題教研,要求教研員每學期到學校講授公開課、示範課,組織研究課,開展區域聯合蹲點教研活動。
(三)堅持科研引領,推動成果轉化套用
1.積極開展科研課題研究。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積極開展科研課題研究,開拓創新,為教育改革和發展實踐服務,為教育重大決策服務,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服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服務。
2.聚焦新課程教學研究。教育科學研究要立足學校實際,以實施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中高考改革和中職學校“1+X”證書制度,探索區域課程教學改革、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新路徑,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積極推動成果轉化套用。科研部門要增強科研成果轉化套用意識,創新轉化形式,推動教育科研成果及時有效轉化套用。相關部門要把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能力作為教師晉升及評優評先的參考條件。
(四)健全培訓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健全中國小教師發展支持體系。加強市、縣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市級教師發展中心示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有機銜接、深度融合創新。加快推進縣(市、區)整合培訓、教研、電教、科研等部門資源,建設特色鮮明、研訓一體的縣級教師發展中心。配齊配強研訓人員隊伍,滿足區域內中國小校長、教師專業發展需要,2025年全市建成覆蓋學段的全學科教師研訓隊伍。全市遴選建設40所左右校本研修示範校,推動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整體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構建市、縣、校三級聯動、層次分明、協同創新、互聯互通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
2.建立分層分類遞進式的教師培訓體系。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管理人員發展培養體系,完善教師、校(園)長分層分類培訓課程體系。創新教師培訓內容和方式,聚焦學生成長,突出育人主線,重點圍繞學科育德、學科知識體系、課堂學習指導和有效教學、育人能力等方面設定培訓課程。開展新教師、新班主任系列培訓,加快教師人才梯隊建設,培養骨幹教師後備力量,各級教師發展中心負責新教師、新班主任崗前培訓,任職學校負責在崗培訓。加強市、縣兩級教師發展中心研訓隊伍能力建設,組織開展研訓人員能力提升研修,市級每年培訓不少於100人次。實施中國小“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造就一批業內認可、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每年市級平均培養不少於50名卓越教師、每個縣(市、區)平均培養不少於100名骨幹教師。加大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培訓專家工作室的建設力度,推動各縣(市、區)教育部門逐步完善縣級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評選及工作室的建設工作,到2025年建成100個市級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作室,150個縣級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作室,充分發揮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在教書育人、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
3.完善網路研修加校本實操的師培模式。建立“整校推進”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套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專業素養發展新機制,採用網路研修和校本實踐套用相結合的培訓新方式。探索建設教師研修平台,聯合移動網際網路相關企業,利用教師移動學習終端,通過名師專題課堂、遠程協同教研等方式,推送優質資源,開發教師個人成長評測系統,科學指導教師校長自主選學。各級教師發展中心要指導學校成立校長領銜的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管理團隊,管理團隊要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個性制定每位教師發展規劃和研修計畫,結合網路研修內容,開發適應學校發展需求、課堂教學需求和教師個人發展需求的校本實操課程,通過“示範帶動、分批實施、全員參與”的實施路徑,對教師進行定期輪訓。鼓勵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學校集群發揮整體優勢,積極探索“學區整體推進”或“集團化整體推進”機制。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推進師培項目績效評價改革創新,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績效評價。
(五)加大信息化投入,培育師生信息素養
1.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縣級財政持續保障全市公立學校寬頻網路線路暢通的“校校通”,保障轄區內學校校園網、教學多媒體平台、辦公電腦等信息化設備設施的維護和更新,加強山區信息化硬體建設,真正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班班通”。大力推進網路空間“人人通”建設,確保到2025年,100%的教師擁有個人實名制的網路空間,開展網上學習和輔助教學。建立健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進學校、教師套用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支持學校建設智慧校園,引領和促進教育現代化。
2.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市級、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學校教務處負責對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和開展相關活動,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繼續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建立“中心學校帶教學點”、“一校帶多校”教學和“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等多種模式,逐步形成強校帶弱校、優秀教師帶其他教師的制度化安排,普遍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深入開展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全面提升基礎教育學校管理者的信息素養。
3.加強學生信息素養培育。加強學生課內外一體化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套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識、信息倫理等方面的培育,將學生信息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通過開展STEAM教育、創客教育、中國小電腦製作、小小科學家等活動,激發、鞏固、提高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索動手能力,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四、保障機制
1.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把辦好基礎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切實履行市級統籌實施、縣級為主管理的責任。市、縣政府要成立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縣(市、區)、鎮(街)、學校要指定專人負責,整合各部門力量,形成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合力。領導工作小組辦公室每年要召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本意見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必要的政策、經費等的支持,確保本意見順利實施。
2.明確責任。各級政府部門要關心教師特別是農村薄弱學校教師的生活、學習、工作,在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績效考評等多方面為教師辦實事、解難題,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機構編制部門要及時做好學校及教師發展中心的編制核定工作。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最佳化支出結構,確保基礎教育經費落實到位。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為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提供保障條件。各地要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嚴格控制面向基礎教育學校的各類審批、檢查驗收、創建評比等活動,未經當地教育部門同意,任何部門、單位和組織不得到學校開展有關活動。市教育局要實施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開展教育教學質量檢測、加強教師考核管理、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等配套措施,紮實推進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工作的開展。各縣(市、區)政府要把實施基礎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配齊配強校長,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內,切實解決學科專業教師結構性缺員問題,配齊各學科專職教研員,做好教研員的編內聘用工作,切實解決教研員在編不在崗以及未納入公益一類教師管理體系問題,改善辦學條件,穩定教研員隊伍,提高教師待遇。各級教育部門要將提升教學質量作為核心工作,推動教學管理的加強、教研方式的改進和科研作用的發揮,促進教師隊伍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各中國小校要結合實際,制定推進提升教學質量工作的具體措施,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實行提升教學質量責任制,通過層層落實責任,明確職責任務,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並取得實效。
3.嚴格考核。本意見的實行情況將納入對各縣(市、區)政府教育履職情況的績效考核;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考核評價細則,對學校實行本意見的情況進行考核,各地各校要對實行本意見的情況進行嚴格管理。各縣(市、區)政府要建立獎教獎學機制,多方多渠道籌措資金,大力表彰獎勵在提高教學質量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對提升教學質量不明顯的縣(市、區)和學校,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根據不同情況,要對相關責任人給予問責。
4.營造氛圍。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黨委、政府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經驗做法,為提升全市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氛圍。各中國小校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向家長和社會宣傳正確的育人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和諧、輕鬆的氛圍。各級各部門要正確引導,讓全社會共同關心教育,形成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強大合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