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象牙雕十八羅漢臂擱是清代的一件文物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象牙雕十八羅漢臂擱
- 所屬年代:清代
- 類別:文物
- 規格:長29.1cm,寬6.1cm,厚2.4cm
仿竹節形,上寬下窄,左右兩側下曲,面略呈拱圓,背凹如覆瓦狀,下承雲紋四矮足。臂擱正面以薄地陽文淺浮雕一趺坐焚香的僧像。臂擱凹面採用高浮雕技巧雕十八羅漢渡海圖。眾羅漢手持法器,或騎,或坐,或依附在自己的乘騎上,姿態有別,神情各異,沸沸騰騰,相互招呼渡海而行。
象牙雕刻的文房用具在明清以後受竹刻的影響很深,往往以高浮雕技法雕刻。此十八羅漢臂擱,層次分明。凸面淺浮雕的僧人像,薄不足一毫米,卻氣韻十足,有很強的立體感,極似揚州、嘉定地區的扇骨磨製法。
象牙雕十八羅漢渡海臂擱目前傳世的只有兩件,一件收藏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是由清代廣東優秀牙匠黃兆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奉旨在清宮造辦處中製作的。此件是地方官員所獻,據《清宮檔案·宮中進單》載:“乾隆十一年七月初二日內務府員外郎管理九江官務唐英進象牙十八羅漢臂擱一件。”這件臂擱景物十分集中,刻工極為細膩圓潤,刀法精絕,獸的姿態、人的神情,均刻畫得生動逼真,精確工巧,是象牙雕刻工藝中的珍品。
象牙雕刻的文房用具在明清以後受竹刻的影響很深,往往以高浮雕技法雕刻。此十八羅漢臂擱,層次分明。凸面淺浮雕的僧人像,薄不足一毫米,卻氣韻十足,有很強的立體感,極似揚州、嘉定地區的扇骨磨製法。
象牙雕十八羅漢渡海臂擱目前傳世的只有兩件,一件收藏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是由清代廣東優秀牙匠黃兆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奉旨在清宮造辦處中製作的。此件是地方官員所獻,據《清宮檔案·宮中進單》載:“乾隆十一年七月初二日內務府員外郎管理九江官務唐英進象牙十八羅漢臂擱一件。”這件臂擱景物十分集中,刻工極為細膩圓潤,刀法精絕,獸的姿態、人的神情,均刻畫得生動逼真,精確工巧,是象牙雕刻工藝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