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草帽

清豐草帽

清豐草帽始於宋朝年間,由黃麥秸編織而成,既能遮日、又能擋雨,且輕巧美觀,一時盛行於民間,成為清豐當地的土特產。談及草帽發明者,還牽扯出一段美滿的親情愛情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豐草帽
  • 地理標誌:清豐
宋朝時候,危龍清豐有個姓李的人在皇宮裡當侍衛,他和把守宮門的張侍衛是莫逆之交。李侍衛有個女兒叫李月英,張侍衛有個兒子叫張照明,大人來往多,孩子葛重端們也常在一起,兩個也成了青梅竹馬,李侍衛肯奔邀棄和張衛侍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便訂下了兒女親家,等孩子長大了成全他們的親事。後來,張照明的父母相繼去世,李侍衛把張照明收養在家。張照明聰明好學,跟著李侍衛使槍弄棒,習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回,皇上傳諭,讓侍衛子弟校場比武,結果張照明出手不凡,出類拔萃,讓皇上看中了,選進宮去當近身侍衛。可是一當貼身護衛,就不能隨便出皇宮,李侍衛眼看著女兒一天一天的大,卻不能和張照明完婚,這可咋辦呢?因此,終日悶悶不樂。
當侍衛可是個苦差事,李侍衛一年老似一年,還得披戴沉重的盔甲,每天站在宮門前。李月英是個孝順姑娘,每當爹爹值班回來,累得滿身是汗,心裡真是難受極了。
日子一久,李侍衛累病了,不能去宮門值日站班了。那時候有規矩,病老不能值班的沒有兒子頂替,就要解職停俸回家種田。種田倒不怕,可是張照明留在宮中怎么辦呢?李月英想來想去,左右為難起來了。她是個有才學的姑娘,平時愛讀詩詞,有時也免不了習詩填詞。她知道皇上也能弄詩填詞,最能體察閨情愁思。倘若自己寫一首表達愁思的詩獻給皇上,準會開恩還她的郎君。於是她寫了一首題名叫“愁愁愁”的小詩,決定設法替爹爹去宮門站班,單等皇上出宮來把詩獻上。
這天,李月英穿戴好爹爹的盔甲,剛一邁步就覺得頭被頭盔壓得眼前金星亂飛,別想再動步了。她只好取下頭盔,心裡琢磨開來;用什麼東西可以代替頭盔呢?她想啊想,想起幼年在老家時,掐麥穗辮子做一頂像頭盔一樣的草帽戴在頭上,不是輕便榜幾喇了嗎?於是她便選出上好的黃麥秸掐起辮子來,然後穿針引線比著爹爹的頭盔用黃如金的黃麥秸做一頂草帽,又在那草帽上用白如銀的麥秸綴出她的“愁愁愁”詩來。
這天,李月英戴著她親手精製的麥秸盔去宮門值班。恰巧皇上在金瓜玉斧的護衛下出了皇宮。李月英緊走兩步脫盔跪在了皇上面前,這一脫盔不要緊,紅大辮露了出來,威武武的壯士變成了一個姑娘,皇上不由一驚。他望著低頭不語的李月英,接過獻上的草帽盔,只見金黃黃的草帽盔上綴著銀白的麥秸詩:愁愁愁,一江春水向東流,奉主莫白紅顏頭,明君若知流水意,還我郎君歸頓丘。
皇上讀著小詩,特別喜愛“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句,一個愁字打在他的心上。不由長嘆一聲,望著李月英:“你的郎君在哪?”
“就在你墓巴嚷的身邊。”李月英伸出手指,向手執金瓜護駕的張照明一指,輕輕地說出了她爹年邁病弱,想給她完婚歸里的心事。
皇上聽了放了張照明,準夫妻完婚歸里。李月英拉著張照明回到家裡,對爹爹言說聖上恩典之事,李侍衛一聽心裡歡喜,病也好了幾分,不幾日腿祝墊迎痊癒康復,領著女兒女婿回老家去了,李月英回到家裡,想著做草帽盔的事,不由的掐起辮子給丈夫做了一頂遮日的草帽戴在頭上,鄉親們望著那能遮日、又能擋雨的輕便草帽,都向李月英求教。一來二凝晚狼去,當地的人都學會了做草帽的手藝。從此,草帽成了清豐的土特產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