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算表

清華簡算表

清華簡算表,是公元前305年戰國時代的算器文物,收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簡算表
  • 類型:算器文物
  • 時間公元前305年
  • 朝代戰國時代
目錄,算法,算例,評價,

目錄

  • 概述
  • 基本信息欄
  • 目錄
  • 算法
  • 算例
  • 評價
  • 參考資料
 
清華簡算表,是公元前305年戰國時代的算器文物,比較早先發現的里耶秦簡九九表張家界漢簡九九表文物早一個世紀。《算表》的發現是“中國數學史乃至世界數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發現”,也使戰國時期取代了《九章算術》的漢代、成為中國數學史的第一個高峰時期
遂昌樵夫揭示算表與筮法的屬性坐標思維(籌算):▦算表是縱橫二維相積方程;▦筮法是四維(分別三,故3*4=12爻)相參會意

算法

清華簡算表共21支,竹簡比較寬一些,其上書寫的都是數字,容易從2500支清華簡中分出來;完好的竹簡共17支、長約43.5厘米,寬約1.2厘米;其中一支竹簡,由下至上依次寫著1/2、一、二……九、十、二十、三十……九十,是乘數簡;一條竹簡沒有文字,卻有一列穿線孔;原來捆綁竹簡的絲線已無存,但孔內仍有絲織品的殘跡。其他19支竹簡,頂上第一竹節依次分別書寫著1/2、一、二……九、十、二十、三十……九十,第二竹節無文字,有穿線孔;由上至下,從第三竹節開始,書寫著乘積數。有四根竹簡,頂部有殘缺,但乘積數大抵完好。這套竹簡,由於捆綁線無存,因此雜亂無章,經過清華大學竹簡研專家研究,方才露出真容,原來是一副戰國時代的二位數字十進制乘法表。《算表》的21支竹簡組成一個20行、20列的十進制乘法表;能利用《算表》對二位數字(其中包含1/2)進行乘法、除法運算。《算表》的功能是九九表的擴充。
清華簡算表算法示意圖清華簡算表算法示意圖

算例

用《算表》計算 22.5×35.5
  • 將22.5、35.5 分解為 20+2+1/2 和 30+5+1/2
  • 在《算表》第一行找到1/2、 2、20,在《算表》第一列找到、1/2、5、30
  • 找到 九個交點 數之和:(15+60+600+2.5+10+100+0.25+1+10) =798.75
清華簡算表算例清華簡算表算例
由於乘法的交換律,在第一列找 1/2、2、20,第一行找1/2、5、30, 結果相同。
顯然《算表》最多可算(1/2+1+2……+9+10+20+……90) 乘 (1/2+1+2……+9+10+20+……90)=245520.25
清華大學的古文字學家李均說《算表》是“古代一種實用的計算器。

評價

中國數學史學會理事長郭書春高度評價《算表》:
《算表》的計算功能超過了以往我國發現的‘里耶秦簡九九表’和‘張家界漢簡九九表’等古代乘法表,為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傳統數學第一個高潮提供了佐證,使國內外否定中國古代數學成就的虛無主義態度不攻自破。
美國數學史家道本周(Joseph Dauben)說:
《算表》是世界上最早的十進制乘法表文物;這說明在戰國時代已經建立發達的理論數學和實用數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