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建立於1984年,其前身為成立於1932年的清華大學工學院機械系,五十年代院系調整為清華大學機械製造系,六十年代初又調整為精密儀器與機械系,八十年代更名為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之後於2013年進行院系調整,將原本的機械學部分獨立,更名為精密儀器系。

近年來,隨著微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雷射等新技術及 現代機械設計、現代製造工程、現代控制及信息理論的發展,我系不斷突破傳統領域,更新教學內容,使之適應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逐步形成了機、光、電結合多學科交叉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
  • 建立時間:1984年
  • 前身:清華大學工學院機械系
  • 特點:機、光、電結合多學科交叉
  • 性質:全國重點學科
  • 成績:馬約翰杯
全國重點學科,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對外交流,

全國重點學科

目前,我系擁有精密儀器及機械、光學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和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等四個全國重點學科,在2001-2003年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機械工程三個一級學科均排名第一。

人才培養

本系實行本科——研究生統籌培養,本科學制四年。
為拓寬學生專業知識面,前兩學年為基礎平台課程,第學三年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和“微機電系統工程”(新增)三個專業方向選課。
最後根據研究生推薦分流和選課情況核發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全系始終把教學與人才培養的任務放在首位,注重德育,注重基礎,為適應二十一世紀光機電工業發展的需要, 要求學生具備紮實的數學、物理和力學的基礎,熟練掌握外語和計算機兩門工具,學習現代設計製造、計算機與控制、套用電子測試與信號處理、雷射套用與光電等技術,以及人文、管理等課程,使學生具有寬厚的基礎知識,並能在工程實際中綜合套用機、光、電、控技術。在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視加強工程實踐的訓練,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工程設計、生產實踐、課外科技活動和全校機械設計大獎賽。已舉辦的3屆全校機械設計大獎賽中,每次都有本系學生獲得一等獎。94 年還奪得全校學生科技活動“挑戰杯”。全系學生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文體活動蓬勃開展,連續四次獲得“馬約翰杯”。從95級學生開始,全系進行“統籌本科--碩士培養計畫,最佳化培養過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從五十年代至今,已培養本科生5000餘名;自1978年以來培養碩士生近千名;自1985年以來培養博士生四百餘名。
在近幾年的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我系三名博士生的論文獲此殊榮。

科研項目

全系建有“摩擦學”和“精密測試技術與儀器”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和 “光碟”兩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微米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宇航技術研究中心和綠色製造中心等,還建有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現代測試教學中心和創造性設計實驗室等7個教學中心或基地。全系科研堅持為國民經濟服務和跟蹤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每年承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973基礎研究項目、863高技術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它科技開發項目等近百項。早在1958年,研製了我國第1台數控工具機,與美、蘇、日並駕齊驅。60年代,研製了我國第1台劈錐銑,為國防作出貢獻。70年代,研製開發了分步重複自動照相機、圖形發生器、光刻機、電子束曝光機工件台等半導體設備,其中“分步相機”套用於全國100多個廠家,受到好評;研製了多種磁碟測試儀器,促進了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七五”、“八五”期間,面向大型機械製造業的大尺寸測量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研製的大型電站發電機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並得到推廣套用,光/熱效應型可直接改寫光碟技術研究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90年代,與自動化系、機械系等單位合作建成了我國第一個CIMS 實驗工程中心,獲得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SME)頒發的“大學領先獎”;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微米、納米技術也取得了國際水平的研究成果。“七五”期間,全系獲得各種獎勵32項。 “八五”期間,科研經費顯著增加,獲得國家級和 省部級獎勵33項 ,其中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四等獎 4項。根據學校“211工程”規劃,先進制造技術與微米/納米技術被列 為學校重點建設學科和新的學科生長點。

對外交流

全系十分重視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國外許多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和合作,已組織召開了5次國際學術會議,主辦了多次全國性的學術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