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清華大學生物系創立於1926年,是我國近代較早開展生物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曾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的院士中有30餘位曾就讀於清華大學或在清華大學工作過。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清華大學生物學併入其它院校,致使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研究與教學一度中斷。1984年恢復建系,並更名為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簡稱生物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 所屬大學:清華大學
  • 簡稱:清華大學生物系
  • 科研方向:生物學
發展,專業設定,師資力量,研究成果,所獲榮譽,國際交流,

發展

二十年來,依託清華大學的理工優勢,生物系廣聘海內外優秀人才,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生物科學與技術領域具有鮮明特色的重要教學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

專業設定

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現設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和海洋生物學二級學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膜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物理學、結構生物學、蛋白質組學、分子酶學、分子免疫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微藻生物學、海洋生物學、生物信息與系統生物學、蛋白質藥物、生物晶片、微生物學與發酵工程、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生物醫用材料與組織工程、中藥現代化與生物製劑等。
科研教學機構有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研究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海洋生物技術研究所、分子細胞生物學中心、中藥研究室和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合作研究機構有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信息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藥物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信息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隆力奇生物科技研究所。

師資力量

生物科學與技術系一直重視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生物物理學科是教育部所屬高校中最早批准的生物物理領域中的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被批准為博士點;同年獲準設立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獲得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5年獲得海洋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點。作為全國理科(生物學)基礎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優秀基地和教育部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連續被評為雙優基地,同時,生物系實驗教學中心被正式評為首批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全系現有教師44人,其中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27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占77%,3/4為50歲以下中青年教師;雙聘教授11人,副教授5人。師資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人、長江講座教授1人,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香港求是傑出青年獎得主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4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4人,清華大學百人計畫10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全國一級學會理事長2人。在校本科生647人,在讀博士生264名、碩士生171名,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19人。
生物係為加強科研平台建設,先後購置、更新了一批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包括500MHz核磁共振波譜儀、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生物大分子晶體X-射線衍射系統、螢光光譜儀、動態光漫散射儀、圓二色光譜儀、差熱掃描分析儀、DNA合成儀、DNA掃瞄器、同位素螢光分析儀、凝膠成像系統、流式細胞儀、二維電泳系統、系列SGI工作站、高速、超高速系列離心機及成套高壓液相色譜系統等,儀器設備總數3800台,設備總值8700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近135台(套),大型設備總值超過5000萬元。

研究成果

生物系主要研究目標聚焦於重大國際科學前沿和對國民經濟與國家安全有重大影響的技術領域。2004年孟安明教授和陳曄光教授研究組合作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2005年饒子和院士實驗室在《Cell》雜誌上發表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論文;羅永章教授負責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一類新藥已獲準上市;隋森芳教授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陳國強教授的可降解生物塑膠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並正在實現產業化;程京教授負責的博奧生物晶片公司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最有希望的生物技術公司之一。
近幾年,生物系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實力和競爭力迅速增強。承擔大批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級科研和教學成果一、二等獎7項、省部級成果獎16項;獲得國內外授權專利100多項。

所獲榮譽

國際交流生物系擁有“全國理科(生物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理科(生物學)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優秀基地”; 2004—2006年“國家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三次年檢中均被教育部評為優秀基地。2006年生物系實驗教學中心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清華生物系擁有“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蛋白質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生物信息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蛋白質藥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研究實驗室以及跨系單位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際交流

生物系採取師生互換、互聘教授、合作研究、國際會議、教育資源互補等方式開擴學生眼界。近年來部分同學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瑞典烏普賽拉大學等國外大學交換學習一個學期。同時邀請幾十位國內外專家在生物系作學術報告。
生物系設立了講席教授席位,聘請國外知名學者和校友為同學授課,座談為人治學感受及其成才感悟。參加“21世紀生命科學前沿論壇”的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Michael Brown、Joseph Goldstein、Phillip A. Sharp)與本科同學進行座談後,三位科學家的共同印象是“清華園十分美麗,清華大學的學生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才培養成果目前,已畢業本科生中95%以上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繼續深造,其中很多人已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績,相繼在世界各地嶄露頭角,是活躍在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基礎醫學及管理領域的一支有生力量。例如1989屆本科畢業生施一公2003年榮獲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學會頒發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Irving Sig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他也是這項獎項成立17年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生命科學研究學者;1990屆本科畢業生劉湘軍獲得了2003年度100名世界頂尖青年創新者(The 2003 World's 100 Top Young Innovators);1993屆本科畢業生王帆獲得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頒發的2004年斯隆科學獎(Research Fellowship Award Winners of 2004)。歷史上有26位諾貝爾獎得主曾獲該獎,著名華裔學者李政道、李遠哲、邱成桐等均曾獲斯隆研究獎;1996屆本科畢業生時松海榮獲了2001年度全球唯一的最佳青年科學家獎(2001 Grand Prize Winner),並應邀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了百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2000屆畢業生顏寧獲2005年度Science雜誌(北美)青年科學家獎。施一公教授已於2007年全職回母校任教,現擔任生物系系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