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繡球龍燈是起源於明朝的傳統民俗舞蹈。舞龍俗稱耍龍,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人們把龍當作吉祥的化身,相信它既能除惡辟邪、降妖伏魔,又能興雲作雨使五穀豐登,由圖騰崇拜意識,後演變為祈求豐收、祈求平安的傳統民俗活動。所以人們常常把自己的命運和美好的願望與龍連在一起。天旱無雨時人們盼望龍能恩賜及時雨,逢年過節時人們舞龍祈求人壽年豐。清苑縣戎官營的繡球龍燈就是這樣代代相傳下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苑繡球龍燈
- 性質:民俗文化
- 國家:中國
- 時間:清同治年間
起源,表演,
起源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戎官營繡球龍燈,從師承關係上,只能推算到清同治年間的王老印。但據原孫村娘娘宮內有一幢明朝萬曆九年立的《重修娘娘宮碑記》,在施主欄內,有戎官營“雲龍聖會”會首戎軒的名文。這說明早在四百多年前,戎官營就有了繡球龍燈。
表演
繡球龍燈由龍頭、龍體、龍尾三部分組成。共十二節(閏年十三節),每節代表一個月,兩條龍共二十四節,象徵農曆一年二十四節氣。各節之間斷開,每節由兩個繡球狀的圓球構成,球內有蠟燭點燃後,燈芯向上永不息滅。表演時各節隨龍頭舞動,引龍人持彩球(龍珠)戲逗紅、綠兩條龍作舞。其表演形式分踩街和撂場兩種。表演內容有二龍出水、龍馬獻圖、躍龍門、龍門陣、大過橋、月亮門、抄連環、二龍逗寶珠、金龍盤玉柱、二龍戲水、擺字、吐字等。繡球龍燈既有巨龍騰飛之勢,又突出了燈的特色,兩者並存,鋼柔相濟,極具觀賞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繡球龍燈得以迅速發展,建國初期戎官營繡球龍燈在保定市大街上舞動,夜晚把路燈全部關掉,兩條火龍騰飛翻舞,氣勢壯觀,繡球龍燈已被載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河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