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款“乾隆壬辰(1772年)孟春海西臣艾啟蒙恭畫”,鈐印“臣艾啟蒙”(白方)、“筆沾恩雨”(朱方)。幅上有隸書“馴吉騮……”諸字,另有乾隆帝滿、漢文題詩各一段和清于敏中的題贊,鈐“太上皇帝之寶”、“石渠重編”等12方璽印。《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艾啟蒙寶吉騮圖
- 年代:清代
- 簡介:縱228.5厘米、橫275厘米
- 作者:艾啟蒙
基本信息,畫作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清 艾啟蒙 寶吉騮圖
【年代】清代
【簡介】絹本,設色,縱228.5厘米、橫275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賞析
此圖表現了艾啟蒙以西法融匯中國傳統工筆畫法畫馬的藝術能力,其表現手法極為精細,造型準確,馬體肌膚上的光影和質感描繪的自然得體。畫面構圖十分簡單,畫棕色駿馬一匹。此馬為士爾扈特郡王策伯克多爾濟所進,土爾扈特部是蒙古部族之一,明末時遊牧至俄羅斯境伏爾加河下游,倍受欺凌,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該部落在首領渥巴錫、策伯克多爾濟率領下,跋涉萬餘里,回歸祖國,受到乾隆皇帝的嘉獎。畫中名為“寶吉騮”的馬匹,就是土爾扈特郡王策伯克多爾濟進獻給乾隆皇帝的貢品。
作者簡介
艾啟蒙(1708-1780),字醒庵,生於波西米亞(今屬捷克),原名Jgnatius Sickeltart,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乾隆十年(1745)來中國,從郎世寧學畫,得郎氏指授,使西法中用,很快受到清廷重視,詔入內廷供奉。工人物、走獸、翎毛,與郎世寧、王致誠、安德義合稱四洋畫家,形成新體畫風,對當時宮廷繪畫有一定影響。乾隆二十年(1755)曾製作紫光閣武功圖中《準噶爾戰功圖》;乾隆三十六年(1771)孝聖皇后八旬萬壽,命繪《香山九老圖》,著錄於《國朝院畫錄》;三十七年《十駿圖》。傳世作品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作《寶吉騮圖》軸,絹本,設色,現均藏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