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清文獻通考》的續編。近人劉錦藻撰。完成於1921年,共四百卷。體例除《清文獻通考》原有的田賦、錢幣等二十六門外,增加外交、郵傳、實業、憲政四門,...
《文獻通考》的續編。明代王圻撰。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官至御史﹑陝西布政司參議﹐後辭官歸里﹐專事著述。...
《清朝續文獻通考(全四冊)》是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於2000-01-01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劉錦藻...
書名。《續文獻通考》的續編。清乾隆時官修。共三百卷。體例與《續文獻通考》相同,分為田賦、錢幣等二十六考,由清初到乾隆時的各種文獻編成。其中八旗田制、...
《文獻通考》書名,簡稱《通考》,宋元之際馬端臨撰。348卷。因“引古經史謂之‘文’,參以唐宋以來諸臣之奏疏,諸儒之議論謂之‘獻故名曰《文獻通考》”(《...
《文獻通考》,簡稱《通考》,中國古代政書的一部。宋末元初馬端臨編撰。從上古到宋朝寧宗時期的典章制度通史。是繼《通典》、《通志》之後,規模最大的一部記...
清乾隆時官修的《續通典》、《清朝通典》、《續通志》、《清朝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朝文獻通考》,加上前面[三通],稱為[九通]。...
清乾隆時官修的《續通典》、《清朝通典》、《續通志》、《清朝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朝文獻通考》,加上前面[三通],稱為[九通]。...
《清三通》是《續三通》的續作,成書《清朝文獻通考》三百卷、《清朝通典》一百卷、《清朝通志》一百二十六卷,所纂內容起於清初,訖於乾隆末。《清三通》體例...
文獻中的三通指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鄭樵的《通志》、元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的合稱。又與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朝...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清續文獻通考》這十...
清乾隆十二年(1747),武英殿刊印《三通》,並設立“續文獻通考館” (後改名“三通館”),命張廷玉等為總裁,齊召南等為纂修,陸續編成 《續文獻通考》 250卷、...
他獨自窮20多年之功力,於1921年編成了一部多達400卷的《清朝續文獻通考》,上接《清文獻通考》,下至清末民初,網羅考訂清一代文獻,博征群籍,一朝典章制度,...
引磬,又稱擊子,《清朝續文獻通考》中稱雲磬,是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全國佛教寺院和道教宮觀,尤以西藏、內蒙古、雲南、四川、青海、甘肅...
《清朝續文獻通考·樂八》:“清調簫,即普通洞簫,六孔,七音。低音夾鐘為宮;一孔,仲呂商;二孔,角在蕤賓、仲呂之間;三孔,夷則清角;四孔,無射征;五孔,黃鐘...
清代乾隆年間,以官修的《續通典》、《清通典》、《續通志》、《清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六書與前代所撰之“三通”(《文獻通考》、《...
《通典》、《續通典》、《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文獻通考》、《清朝文獻通考》、《清朝續文獻通考》、《會要》(唐代蘇冕輯撰,記唐高祖至德宗時的典...
(“九通”即《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1] ...
與清乾隆時官修的《續通典》、《 清通典》、《續通志》、《清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朝文獻通考》六書,再加 上1921年成書的劉錦藻編的《清朝續文獻...
收錄時間從上古至清代,主要收錄《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的“邊裔典”140卷,以及《清朝通典》“邊防類”、《清朝文獻通考》《清朝續文獻通考》“四裔考”等...
編纂《道藏輯要》這部道教叢書,是在清康熙(1662--1722)時候開始的,康熙皇帝...15.文獻通考神仙家書目,(元),馬端臨;16.續文獻通考道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