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描述
記述清朝典章制度的史籍《皇朝文獻通考》﹑《皇朝通典》﹑《皇朝通志》﹑三書的通稱。《皇朝文獻通考》又名《清文獻通考》﹐三百卷﹔《皇朝通典》又名《清通典》﹐一百卷﹔《皇朝通志》又名《清通志》﹐一百二十六卷。均為乾隆時官修﹐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二年(1786~1787)間定稿。敘事斷限以乾隆五十年為止﹐少數有延至次年者。“清三通”體例﹑門目大體沿襲杜佑《通典》﹑馬端臨《文獻通考》和鄭樵《通志》。但為適應不同情況﹐其間或革或沿﹐亦頗多變動。如《清通考》﹐除仍《通考》二十四門分類外﹐又加群廟﹑群祀兩考共二十六門。子目中刪去均輸﹑和買﹑和糴﹑童子科﹑車戰等﹐增八旗田制﹑銀色﹑銀直及回部普兒﹑外藩﹑八旗官學﹑安奉聖容﹑蒙古王公等。《清通典》原分九門仍舊﹐刪去《通典》中所有的榷酤﹑算緡﹑封禪等目。《清通志》刪去本紀﹑列傳﹑年譜﹐除氏族﹑六書﹑七音﹑校讎﹑圖譜﹑金石﹑昆蟲﹑草木諸略外﹐大致與《清通典》同。
清朝編“三通”﹐雖體例詳略不等﹐但因取材相同﹐不少篇目又相近似﹐雷同﹑牴牾之處﹐所在不免。儘管如此﹐它們仍各有獨自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