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玉交龍紐“敬天勤民”璽是清乾隆時期的交龍紐方形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白玉交龍紐“敬天勤民”璽
- 所屬年代:清乾隆
- 材質:白玉質
- 類別:交龍紐方形璽
漢文篆書。面9.6cm見方,通高9.2cm,紐高4.6cm。附系黃色綬帶。
璽四周刻乾隆帝御製《敬天勤民寶四言詩》。按:清代皇帝製作“敬天勤民”寶始於康熙帝,是一方檀香木寶,一直存放於乾清宮中,質地雖不貴重,但卻是反映康熙帝思想的重要實物。鑒於此,雍正帝繼位後,便把一方原來刻有“萬幾餘暇”四字的康熙白玉交龍紐寶上的印文磨去,將“敬天勤民”四字仿刻上去,仍存放於乾清宮中,並把康熙帝原檀香木寶妥善保存。乾隆帝繼位後,遵照雍正帝的成例,仍然把這方寶璽單獨存放於乾清宮中,並於乾隆十三年(1748)命工匠把他的《敬天勤民寶四言詩》刻在寶的四周。嘉慶二年(1797),乾清宮火災,雍正帝重刻的白玉“敬天勤民”被焚毀。於是乾隆帝又命重新製作一方,不僅印文一樣,同時也將《敬天勤民寶四言詩》原樣複製,這就是此方“敬天勤民”寶。關於一再複製“敬天勤民”寶的原由,乾隆帝曾有過解釋:“皇祖御書鈐用諸璽,皇考制箱以藏之,惟留是寶於外以鈐用御書。予小子敬遵成典,收藏皇考御寶時亦留是寶於外,常鈐用焉。是寶也,經三世而一例寶用,且將垂之奕禩而無窮,豈以追琢其章哉?蓋取義有足重耳。”可以說,雍正帝、乾隆帝之所以一再重鐫康熙帝“敬天勤民”璽,更多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康熙帝“敬天勤民”的寶貴思想。他們重視的並不是寶璽本身,而是“敬天勤民”四字所蘊含的意義和思想。正如乾隆帝所說:“匪貴其材,實珍其義。”從這個意義上講,“敬天勤民”不僅是康熙帝的座右銘,也是雍正帝、乾隆帝的為政之本。寶璽本身的一再複製並不影響我們對其所蘊涵的深刻意義的理解。
璽四周刻乾隆帝御製《敬天勤民寶四言詩》。按:清代皇帝製作“敬天勤民”寶始於康熙帝,是一方檀香木寶,一直存放於乾清宮中,質地雖不貴重,但卻是反映康熙帝思想的重要實物。鑒於此,雍正帝繼位後,便把一方原來刻有“萬幾餘暇”四字的康熙白玉交龍紐寶上的印文磨去,將“敬天勤民”四字仿刻上去,仍存放於乾清宮中,並把康熙帝原檀香木寶妥善保存。乾隆帝繼位後,遵照雍正帝的成例,仍然把這方寶璽單獨存放於乾清宮中,並於乾隆十三年(1748)命工匠把他的《敬天勤民寶四言詩》刻在寶的四周。嘉慶二年(1797),乾清宮火災,雍正帝重刻的白玉“敬天勤民”被焚毀。於是乾隆帝又命重新製作一方,不僅印文一樣,同時也將《敬天勤民寶四言詩》原樣複製,這就是此方“敬天勤民”寶。關於一再複製“敬天勤民”寶的原由,乾隆帝曾有過解釋:“皇祖御書鈐用諸璽,皇考制箱以藏之,惟留是寶於外以鈐用御書。予小子敬遵成典,收藏皇考御寶時亦留是寶於外,常鈐用焉。是寶也,經三世而一例寶用,且將垂之奕禩而無窮,豈以追琢其章哉?蓋取義有足重耳。”可以說,雍正帝、乾隆帝之所以一再重鐫康熙帝“敬天勤民”璽,更多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康熙帝“敬天勤民”的寶貴思想。他們重視的並不是寶璽本身,而是“敬天勤民”四字所蘊含的意義和思想。正如乾隆帝所說:“匪貴其材,實珍其義。”從這個意義上講,“敬天勤民”不僅是康熙帝的座右銘,也是雍正帝、乾隆帝的為政之本。寶璽本身的一再複製並不影響我們對其所蘊涵的深刻意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