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翬岩棲高士圖》是清代畫家王翬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王翬岩棲高士圖
- 作者:王翬
- 創作年代:清代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畫作類別:墨筆畫
- 規格:縱122.7厘米、橫31.5厘米
- 材質:紙本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圖中王翬自識雖未署年款,但笪重光題跋書於壬子年,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王石谷時年41歲,此圖應作於當時或稍前。該幅上方王翬自題七言詩:“高士岩棲趣自幽,白雲天半讀書樓。銀河落向千峰里,長和松濤萬壑秋。”又笪重光、惲壽平題和。右側惲壽平題詩:“高臥何須萬戶侯,人間別有一林丘。雲中泉瀑流無盡,壁上松濤聽未休。和江上先生題畫詩,惲壽平書于楓林舟次。”從三人題詩中得知,此圖作於毗陵(今江蘇武進)舟次,時三人聚會於此,研討繪畫達40餘日,以詩書畫互贈,被稱為“藝林盛事”。此圖乃王翬畫贈笪氏之作。
該幅另有鑑藏印七方:“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鈐“王翬之印”朱白文方印。另有惲壽平、笪重光詩題。《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曾經清內府收藏。
作品賞析
此圖結構疏闊,山石崖壑間雲移風動,具空靈幽澹之趣。山石用元人乾筆皴擦兼用宋人斧劈皴法,即蒼勁又秀潤,用墨變化多端,極富意趣和韻味。
該圖是王翬盛年山水畫代表作,以高遠式構圖,畫高岩幽壑,長松平湖,岩崖間古木盤虬,雜草叢生,山徑盤陀,疊疊山泉湧出峽谷,流入湖中。峽谷間山館水榭或半隱於崖畔,或橫架於流泉之上。近岸平坡松蔭下一人仰坐,似在欣賞幽雅的湖光山色。
該畫結構嚴謹,意境清幽。據記載明代唐寅曾有之,畫家雖未言仿唐寅畫法,然所畫山石用元人乾筆皴擦,參用宋人斧劈皴法,蒼勁秀潤,用墨乾濕相濟,變化多端,極富逸趣與韻味,似應是畫家早期精研唐寅畫法後的變化所得,體現了畫家這一時期山水畫的典型風貌。
據記載唐寅曾有《岩棲高士圖》,王翬此畫在唐寅的風格上加以變化,參入了元人的筆墨。所畫山石用元人的乾筆皴擦,兼有唐寅仿南宋“院體”的斧劈皴,秀潤中見蒼勁;墨色也乾濕相濟,變化多端,體現了其追求“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的創作宗旨。
作者簡介
王翬(Wang Hui)1632—1717,清代畫家,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月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出身繪畫世家,初學畫於張珂,後又得到王鑑、王時敏指點。擅山水,初摹黃公望,後廣泛師法唐宋元明諸家,轉益多師,加以發展變化,形成個人風貌。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於擎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疽染得法,格調明快。在四 王中比較突出。有《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