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卷

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卷

主題與關鍵字: 房舍 百姓 田疇 瀑布 江河、湖海 石壁、岩洞 溪澗、湍泉 煙、霧、桃花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十一冊,頁9-12 王炳的生平資料相當缺乏,乾隆(公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時供職於宮廷畫院。這幅仿古作品,山峰樹石的畫法皆趨於規格化,把層層疊疊的山峰,用接近幾何的造型畫出,色彩是鮮豔的青與綠和赭石石色,互成對比,富有濃厚的裝飾性趣味,讓人把桃花源的故事,引起仙鄉靈境的聯想。王炳的畫風,設色濃艷,細部不辭繁瑣,正是當時宮廷繪畫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卷
  • 類別:中國古畫
  • 年代:清代
  • 作者王炳
基本資料,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資料

【名稱】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卷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作者】王炳
【規格】此幅35.1x479.3公分;隔水13.3公分

作品賞析

縱覽這本《仿趙伯駒桃源圖》長卷的布局,可分為五段: 第一段:由卷首至山洞口。起首處雙松喬立,河流兩岸,桃花落英繽紛,崇山連綿起伏,白雲冉冉升起,河流盡頭處,為岸邊的一處洞穴,洞前停一舟,洞中見一人,即為武陵漁夫。 第二段:山洞口之後到山頂涼亭。過此洞仍見一水流,水上有一艘捕魚的小舟,河岸上,稻田、人物往來其間,遠山白雲橫鎖繚繞。 第三段:山頂涼亭之後到雙層大宅院之前。在山林密蔭處,可以看到這位外來的武陵人與村中人會面、村人聞訊前來的情景。 第四段:一雙層大宅院到宴客所。其間可見鄉人愉悅地往來於路途,其樂融融。 第五段:宴客所之後到卷尾。畫山石密林,崇山溪澗,一人(武陵漁夫)獨自眺望。 這幅仿古作品,山峰樹石的畫法皆趨於規格化,幾何形的皴法,鮮豔的青與綠和赭石互成對比,富濃厚的裝飾性的趣味,在故事的發展上,也令人引起仙鄉的聯想。 王炳在畫中試圖以相當多的皴線來表現山石的量感,他以墨線勾勒山石外型之後,再用石綠染過,復以更深的石綠在其上做出皴線的效果。其皴線多半采短而有力的表現方式,並且有秩序的不斷重複,這種皴線在《仿趙伯駒春山圖》中也可以看到,但表現得更加細緻。王炳這種皴法顯然是「馬牙皴」,意指用墨線勾勒輪廓,之後填上石青石綠,有時還要在山腳部分以泥金加以裝飾

作者簡介

王炳,是一名受業於張宗蒼(1686-1756)的清代宮廷畫師,里籍待考。此卷為「臣字款」且題名「仿趙伯駒」,這是做為一個宮廷畫家奉命所畫。關於王炳其人,正如多數的清代宮廷畫家一樣,沒有詳細的生平資料,但由於畫上的題記系有年款,因此仍能約略的了解他任職的時間。如院藏的王炳〈仿趙伯駒春山圖〉,上面便有乾隆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仲夏的題記;另著錄於《石渠寶笈》中的紀年作品,還有他隨著皇帝到避暑山莊駐蹕時所繪製的〈恭繪避暑山莊中之秋景〉以及〈松嶺蟾輝〉,丁丑(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及〈山樓晴眺〉,庚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注1)。因此能確定王炳在任職於宮廷的時間,是在乾隆二十二年至乾隆三十三年間。胡敬(1796-1845)於《國朝院畫錄》注乾隆題王炳〈仿趙伯駒春山圖〉詩中言及:「王炳為畫院學手中可造就者,惜纔成藝而歿。」可見王炳在《御製詩》三集成書時,即已故去,但他的畫藝已經受到乾隆讚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