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清溪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是縣內主要糧食產區之一,史稱“湘南糧倉”,面積70.5平方公里。有耕地2.97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9.31%,名列榜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堅持以糧食生產為主,抓好以水產、蔬菜為龍頭的“菜籃子”工程,開創農、工、商、運為一體的經濟新格局。全鎮有林場、茶場、果場、漁場、建築公司、建材廠、撈砂隊等鄉村企業13個,主要產品有
稻穀、
大豆、生豬、
家禽、鮮魚、特種水產、四季蔬菜、
荸薺、棕墊、紅磚、平瓦、石灰、
水泥、預製件等。基礎設施
2002年業產業化基地,以
清溪、洪溪、
永樂、
橋南、大橋等村為主的3000畝蔬菜生產基地;以青路、楓樹、羅山、
黃泥、鏡塘、洪溪、紅光等村為主的4000畝烤菸生產基地以洪溪、紅星、紅光等村為主的1500畝藥材生產基地;以清溪、永樂、橋南等村為主的16000畝優質稻生產基地。
全鎮共種植烤菸1400畝,收購烤菸3400擔,產值200多萬元。永樂村彭忠德集中連片種植優質稻140畝,成為全縣的種糧大戶。新建沼氣池68口,
大橋、
橋南、清溪等3個村新修水泥路6.7公里。修復水渠1800米,修復洪毀山塘3口,幫助全倒戶和危房戶63戶重新建房。2002年開發順利完成一期工程,開始進入開發建設階段。
產業經濟
為加快小城鎮建設,在安仁大橋南端沿省道1817線新建橋頭新區,面積2萬餘平方米,為鎮政府駐地和農貿交易地帶。
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6230萬元,人平純收入1800元。其中永樂、橋南、大橋三個村連片開發水產養殖基地800畝,放養魚苗4萬尾,牛蛙10萬隻,年創產值300萬元,純收入200萬元,清溪鎮正沿著“全面建設小康鎮”的目標邁進。
2006年,該鎮糧食總產量28863噸,實現GDP16301.28萬元,同比增長13.83%;財政收入4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
訪貧問苦
3月13日,縣政府辦組織10餘名幹部職工帶著全體幹部職工的愛心,奔赴清溪鎮楓樹村開展“訪貧問苦”活動。這是縣政府辦按照縣委、縣政府“轉變作風走基層,排憂解難促發展”主題實踐活動要求開展的系列活動之一。
三月的鄉村,依然春寒料峭。縣政府辦幹部職工懷著對農村困難民眾的無限關愛,在清溪鎮和楓樹村幹部的陪同下,走村串戶,一一走訪慰問了26名特困民眾,給他們送去大米、食用油和慰問金。幹部們每到一戶特困民眾家中,都拉著他們的手,噓寒問暖,仔細詢問他們的實際困難,虛心傾聽他們的心聲訴求,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他們心坎上。縣政府辦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彭興中叮囑隨行的幹部職工,要對這些困難民眾給予更多關心,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脫貧致富,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果。
在五保戶侯逢吉、彭柏妹,精神病患者尹安娥,殘疾人陽頭一等人的家中,政府辦副主任陳度生慷慨解囊,給每人特別捐助100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領到慰問物質和慰問金的特困民眾緊緊握著幹部們的手久久不肯放開,發自肺腑地用樸實的語言重複著“感謝黨!”、“感謝政府!”
幾個小時馬不停蹄、緊張有序的“訪貧問苦”走訪慰問活動,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普遍歡迎和一致好評。參與此次活動的幹部職工深有感觸、深受啟發,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發揚“轉變作風走基層、排憂解難促發展”的優良工作作風,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民眾解決實際困難,把“訪貧問苦”各項活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