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涼寺創建年代不詳。
金貞祐四年(1216年),重修清涼寺。
2017年5月,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夯實清涼寺文物基礎完善保護範圍和標誌碑樹立工作。
建築格局
清涼寺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現存院落二進,殿宇15間,碑刻3通。清涼寺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正脊兩端置大吻,中部飾卷草花卉,龍鳳圖案,造型生動,尤其是大吻造型藝術水平甚高。檐下施三踩斗拱,殿內做減柱造,只有後金柱2根,石質覆盆式柱礎,表現為古樸的宋金風格。梁架結點用襻間、坐斗、真昂等早期建築的作法。明間開4扇透雕方格欞門。大殿前有高大的月台,月台西立有清代碑刻。
清涼寺現存的建築除了金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清代建造的山門、東掖門和東順山房外,還有西掖門、西順山房、東西廂房幾處。其他建築是2004年以後登封市文物局在原址上依清代制式重新修建的。大雄寶殿屬單檐歇山式,琉璃瓦蓋頂,檐下施三踩斗拱,梁架用祥間、坐斗和覆盆柱礎等。
文物遺存
清涼寺內現存碑刻共10通,主要記述清涼寺沿革及維修情況。月台西立有金貞祐四年(1216年)《登封重修清涼寺禪院記》碑,記述清涼寺沿革及維修情況。寺內另有金正大二年(1225年)《清涼寺相禪師塔銘並序》及清代碑刻2通。
歷史文化
清涼寺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對外公布的年代為“金至清”。其實是寺內大雄寶殿重建的年代,存世的年代應該是“隆於隋唐,迄於宋末”,甚至還會更早些。不過寺內現存碑碣多是金、清時期刻立的,像《登封縣重修清涼禪院記》《重修清涼寺六祖廟碑記》《清涼相禪師塔銘序引》,碑文內容是有根有據。
清涼寺與少林寺同在一個山頭下,相距不是很遠。若將清涼寺的“清涼”與少林寺的“風光”相比,卻能明顯看出兩者尚有不小距離。其實從歷史上看,清涼寺曾是少林寺家族的十八門頭之一。早年它叫清涼庵,與少林寺一脈相承。“忽視清涼寺的存在,少林寺的近代史根本無從談起。”登封作家岳曉峰考證:“1928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少林寺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少林文化之所以千餘年未曾中斷,這要歸功於清涼寺的存在。”當時與少林寺相鄰的清涼寺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雖然現在人們已經將清涼寺遺忘了,但嚴格地講,清涼寺也可以叫作少林寺,因為以前的少林寺是一個龐大的寺院,延壽庵、初祖庵、清涼庵都是其家族的組成部分”從清朝末至1949年,少林寺體系中唯有清涼寺一門最旺。登封史學專家呂江水先生一生致力於嵩山文化研究考據,他說過:“唯清涼寺有八輩和尚。”而少林寺或少林寺下院一般只有祖孫三輩。那時,清涼寺住持是釋延樂,少林寺的住持多是從清涼寺派過去的。民國初頗有名氣的釋恆林,就是釋延樂的弟子。後來又有釋恆林的弟子妙興妙聚,也都是清涼寺出來的僧人,一個做了少林寺住持,一個做了清涼寺住持。據說許世友將軍的武術就是跟著妙聚的弟子體鐘學的。體鐘後來也做了清涼寺住持。20世紀50年代因清涼寺擁有五百畝地,體鐘被定為“地主惡霸”,最後給鎮壓了。再後來清涼寺被部隊徵用,成為軍事禁區,一座寺院的歷史就此進入斷層。民國時期,少林禪武醫的真正聚散地是清涼寺,而不是少林寺常住院。
游清涼寺
一塵不到心源淨,萬有俱空眼界清。
文物價值
清涼寺古代建築群及歷代碑刻等有著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寺內大殿是河南現存早期木構建築的典範,碑刻壁畫等是研究中原佛教文化、繪畫藝術的重要實物例證。
保護措施
1987年3月4日,清涼寺被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清涼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清涼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城西約10千米少室山南麓清涼峰下。
登封市人民政府距離涼寺22千米,自駕前往約4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