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縣靈地游龍燈

清流縣靈地游龍燈

清流縣靈地游龍燈,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民俗,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靈地游龍燈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一項受靈地當地村民喜愛的民間民俗。游龍燈的龍分龍頭、龍身、龍尾三個部分。游龍燈的時間是每年正月的十三、十四、十五三個晚上。

2020年3月9日,清流縣靈地游龍燈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流縣靈地游龍燈
  • 批准時間:2020年3月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
  • 保護單位:清流縣靈地鎮文化服務中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靈地鎮地處清流縣南部,古名為林地。靈地游龍燈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寄託著靈地人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家庭和美、幸福安康的美好祈願,是一項受靈地當地村民喜愛的民間民俗。靈地人游龍燈影響範圍遍布周邊的十里八鄉,周邊明溪、寧化及龍巖的連城、長汀和江西贛州等縣有游龍燈習俗的,形式與這裡大致相同,大都是源於這裡,因此靈地游龍燈名聲在外,影響頗大。
靈地最初不是游龍燈,而是游花燈。後來游花燈又改成了游“雞籠燈”。所謂“雞籠燈”就是燈籠形狀像雞籠一樣,一個人擎一個燈籠,燈籠之間用長布條連成一條龍。後來又把游“雞籠燈”改成“角仔燈”。

民俗內容

游龍燈的龍分龍頭、龍身、龍尾三個部分。龍燈的龍頭龍尾由竹篾紮成模型,用彩紙糊好,龍嘴內掛一個八角小燈籠,燈籠八面寫著“添丁進財”“四季平安”“五穀豐登”等吉祥話。龍身就叫“角仔燈”,三個八角燈籠固定在木板上叫“一橋燈”,每橋燈的兩端木板,各鑿一個圓洞,以便於連線和栓上抬燈的木棒。龍由幾十橋連線,長的近百橋。
游龍燈的時間是每年正月的十三、十四、十五三個晚上,游燈的時候,由人抬著李公太保神像走最前面,李公太保,也被叫做“公爹”,是靈地人信仰的神。緊跟其後的是“花棚”“古事”,然後是各條龍燈,每條龍燈由鑼鼓隊領頭,鼓敲兩下,鑼敲一下,發出“咚咚咚”“ 鏘鏘鏘”“ 咚鏘 咚鏘 咚咚鏘”的聲音,邊走邊打。各家戶主等候在自己家門口,聽見鑼鼓聲,連忙點燭焚香,龍一到立刻燃放鞭炮,這叫“接龍”。擎龍頭的人操控龍頭向戶主拜年,戶主則送上一個紅包給領頭人。十五晚上是游龍燈最後一晚,所有龍燈會匯集在天星池繞圈,這個叫“箍天星池”,七八條龍燈將天星池圍個水泄不通。“箍天星池”之後,進行“穿龍”,就是各條龍在空曠的操場上繞圈,如同穿梭,先是繞大圈,一條龍繞著一條,越圈越小,然後有序散開,恢復成長龍。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靈地的游龍習俗是客家人心靈的一種寄託,是客家人祈願活動的重要儀式,體現著客家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接續和深遠影響。
保護措施
清流縣靈地游龍燈項目保護單位為:清流縣靈地鎮文化服務中心。

社會影響

主要表演
2019年8月7日,清流縣“水韻清流、巧‘芋’靈地”崇文重教傳統文化展暨靈地鎮首屆美食文化藝術節和“遇見清流·‘芋’網情深”電商上行推介會舉辦。當天晚上有靈地游龍燈習俗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