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若真樹梢飛泉圖

清法若真樹梢飛泉圖

《清法若真樹梢飛泉圖》是清代書畫家法若真創作的一幅山水畫,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法若真樹梢飛泉圖
  • 類別:中國古畫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 規格:135.7X56.8厘米
  • 所藏地:上海博物館
  • 作者法若真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清法若真樹梢飛泉圖,圖畫面寫“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山林景色。近處坡阜雜樹盤郁,高處山壁峭立,崦崖陡起,山間白雲繚繞,山坳中多處飛泉,奔流下注,仿佛有聲。石骨用硬筆勾勒,多次皴染,既充分表現出嶙峋的石質,又描繪出山石雨後渾厚蒼潤的氣息。
法若真是清代著名書畫家,其書法追魏晉,有士氣,精擘窠大字,以巨幅大書司馬溫公禪偈,筆勢飛動。他最擅山水,作品用筆瀟灑拔俗,不染塵氛,煙雲瀰漫,筆墨浮動,自成一格。他筆下的四季山水,不仿他人之態而具獨特的韻味,其中表現冬天雪景山水的畫面子冷峻、寒凝的氣韻中見生氣;表現夏天的雲山、瀑水時,則在自然秀潤的氣息中見蒼渾。
法若真的《樹梢飛泉圖》軸是一幅表現夏水的山水圖卷,此圖描繪的山林景致,重山萬嶺,煙雨飄渺,大氣而整合。畫中近景溪岸崎嶇,坡石壘壘,雜樹相擁;背後的大山順勢而拔,陡崖峭立險峻。山坳里多處有飛泉,那奔涌而下之勢,正如畫面的題句中寫的那樣“山中一夜雨,樹梢百重泉”。那瀰漫在層層山巒與密樹深林間的水氣,像霧、像雨、又像雲,似被山風一吹驟起,使人感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此圖款署:“八十二老人真。”鈐“法若真印”白文印、“黃石氏”朱文印等。

作品賞析

表現夏水的山水圖卷,畫中描繪了“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山林景色,構圖氣勢宏大,用筆細膩秀潤。
此畫構圖氣勢宏大,用筆細膩秀潤。山石以勁健的筆法勾勒筋骨,剛中見柔,而後反覆地進行渲染。水口的設定及處理,隨山而運,自然和諧,不死板且無程式之跡;充分發揮了用水的巧妙,在虛虛實實、若有若無間營造出畫面的整體氣勢和水氣淋漓的效果,既表現出嶙峋的石質,又描繪出夏日的綠樹重山經歷了一夜雨洗後渾厚蒼滋的靈動氣息。畫中樹的表現,既有古法又有己意,不是刻意勾出樹形葉姿,而是隨著感覺、隨著畫面特定情景的需要進行皴寫,故顯潤朗。賦色上花青、赭石的運用,在保證色調統一的前提下互為映襯,單純中見豐富,更給畫面增添了清雅、爽麗的韻味。

作者簡介

法若真(1613—1696年),字漢儒,號黃石,山東膠州(今膠縣)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中進士,後曾任安徽布政使一職。作為傳統文人,他學識不凡,長於詩文寫作,但真正使他揚名於世的當數其書畫藝術。他善於創作山水畫,筆墨富於動感,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其書法隨意所為,自成一格。著有《黃山詩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