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經受重大考驗的五年,也是清河建區史上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民眾獲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突出項目為綱,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全面翻番。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億元,完成計畫數123.5%,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遞增22.9%;財政收入21.6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5.2億元,年均遞增37.5%、44.2%,總量和增幅位居全市前列。發展後勁顯著增強。“十一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440億元,完成計畫數244.4%,是“十五”時期的10.1倍,年均遞增60.3%,增幅居全市第一;共實施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09個,總投資645億元,實際完成投資346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8個,已竣工項目226個。產業層次全面提升。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47.7億元,完成計畫數12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億元,完成計畫數116.7%,是“十五”末的2.4倍。工業列統企業實現開票銷售收入27億元,是“十五”末的3倍,年均遞增25%,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5億元,占工業總產值39%。三次產業比重由“十五”末1.3:24.9:73.8調整為0:24.3:75.7。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打造城市特色為導向,突出功能完善,城區面貌顯著改善。新區建設特色彰顯。“五年基本建成”目標順利實現,“九通一平”基礎設施以及學校、醫院、銀行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共建設居住小區150萬平方米,常住人口達2萬餘人。清淮農家樂文化休閒街區、中國西遊記博覽館等一大批文化旅遊項目全面建成,旺旺食品、順泰包裝等一大批都市型工業項目投產達效,紅星美凱龍、九州通醫藥物流等一大批商貿流通項目投入運營,古淮河文化生態產業園區創成淮安首家省級文化產業園。2010年,新區完成財政收入4.96億元,占全區財政收入的23%,已成為清河新的經濟成長極。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文化新城、生態新城、人本新城正在崛起。兩區兩帶更具魅力。淮海中心商業區、水渡口中央商務區業態更加豐富,品位不斷提升,已成為蘇北最具影響力的核心商圈。中央國際新亞廣場、萬達廣場、淮海第一城等一批體量大、知名度高的城市綜合體建成運營,淮揚名菜美食街、淮海花園商業街等特色街區更加靚麗,雨潤中央新天地、茂業百貨等項目加快實施。“十一五”末,兩大商圈稅收已超過3億元。裏運河文化旅遊產業帶、古黃河風光帶加快打造,城市生態功能極大提升。舊城改造加快實施。“十一五”共實施舊城改造和拆遷項目78個,改造總面積240餘萬平方米。實行舊城改造重心下移,激發街道積極性,堅持“依法拆遷、陽光拆遷、惠民拆遷、和諧拆遷”, 雨潤、茂業、頤高數碼等地塊創造了淮安拆遷新速度,拆遷經驗獲國家住建部肯定。十排房、越河小區等一批老舊小區成功改造,百姓居住條件顯著改善,“十一五”末人均居住面積達34平方米。城區環境不斷最佳化。圓滿完成國家衛生城、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園林城、省級文明城創建任務,實施淮海北路等29條主次幹道景觀提升工程,新增綠化面積55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1.9%。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率達到目標值,空氣品質良好天數占全年88%,水質達標率100%。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突出機制創新,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體制改革逐步深化。順利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區屬事業單位改革和街道區劃調整,在各街道設立“四辦兩所一中心”,形成權責一致、溝通便捷、政令暢通的公共服務新格局。順利完成區、街財政體制改革,在縣區一級先行先試預算編制改革,進一步完善非稅收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和政府採購制度,完成富強、西郊、繁榮等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街道、村居實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成果豐碩。圍繞我區產業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鎖定“高大名外”項目,組織赴長三角、珠三角、港台等地開展各種招商活動,共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146個,到位資金158億元,是“十五”時期的5.5倍,實際利用外資累計2.8億元,是“十五”時期的11.7倍。引進雨潤、蘇寧、金鷹、華潤蘇果、沃爾瑪、萬千百貨、樂購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品牌集聚度位居蘇北五市中心城區第一。成功舉辦了中國淮安白鷺湖國際婚慶旅遊文化節,承辦了第九屆淮安·中國淮揚菜美食文化節。機制創新不斷推進。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五年面向全國引進各類優秀人才2000多名。創新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實行“ABCD”分級滾動管理和“四辦”服務機制,通過開展重大項目觀摩、集中開竣工、“百日會戰”等活動,加快了項目建設進度,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五年共為中小企業擔保貸款28.7億元,向上爭取各類扶持資金8156萬元。創新城市長效綜合管理,建成並使用數位化城管信息網路,在全市考評中連續3年名列第一,淮海廣場清掃班榮獲國家級“模範職工小家”稱號。創新物業管理辦法,推行星級評比機制,小區物管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