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春曉圖》是元代畫家吳鎮創作的絹本墨筆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江春曉圖
- 作者:吳鎮
- 創作年代:元代
- 幅式:立軸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規格:縱114.7厘米,橫100.6厘米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圖畫清江兩岸的美麗風光。江之左岸,高山聳立.巍峨壯觀,筆直的山峰直插雲天。遠山採用水墨渲染,用淡墨勾勒出山之輪廓,隱約可見連綿起伏之勢。主景畫平緩的山坡,坡上的蒼松翠梧只是用筆尖畫出一些小點點,但山泉和因落差形成的瀑布倒掛於兩山之間,卻清晰可見。主景的高山,巨峰陡然聳立,占據了畫面的二分之一強。山峰採用渴筆擦皴法,山峰壁削,山坡平緩都畫得非常形象逼真。山巔之上,花草樹木也是採用寫意的畫法,用筆尖墨點來表現。只有山角下、河岸邊的松林方可見其真面目,樹幹、樹葉等,一一畫出。幽寂的山谷間,有亭台樓閣,有的畫其全貌,有的只畫樓之一角。山腳坳中有平房數間,掩映在松樹林中。從左至右,平房所處的山石之間,有三座木橋相連。清江右岸江心島上,也有平房數間,由坡岸到江心島,由兩座木橋相連。可謂小橋流水人家,一派世外桃源的平和景象。江中心一葉扁舟,順流而下。船上四人,或高談闊論,或盡情欣賞清江兩岸的大好風光。這些舟橋,既以其小巧與大山相映成趣;又起到了將畫面各處景物連貫為一個有機整體的作用,在構圖上很見匠心。 ‘
畫左上方有款書:“清江春曉。梅道人戲墨。”鈐印二:。梅花盒”、“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此畫充分反映了吳鎮山水畫水墨細組的特點。董其昌題云:“梅花道人畫石巨軸絕少,此幅氣韻生動,布置古雅,大類自然。”
藝術鑑賞
此圖描繪清江兩岸的美麗風光。此畫可以分為遠景、中景、近景三段式。遠景即江之左岸,山巒疊嶂,山峰林立,山巔主峰聳立,直插雲天,整體山勢巍峨壯觀,山坡左側的山泉和落差形成的瀑布倒掛於兩山之間,奔騰直瀉,如一匹銀白帛布在風中吹拂似的。山坳或山坡平坦處築有廟宇亭台樓閣,有的僅露出一角,有的半露半隱,屋宇樓閣,用筆工整細緻,近似界畫。山腳下河岸旁,樹木成林,排列齊整,在叢林蔭下座落幾間房舍,溪水兩岸有一座板橋相連線。中景為寬闊的河水,河面平靜如鏡,無一絲波紋,唯有小扁舟在河面中心蕩漾,小舟上坐有四五人,十分悠閒自然,或論經說道,或盡情地觀賞清江兩岸的山山水水。人物用筆極簡練,寥寥數筆一揮而就,但各人的神情、姿態各異,生動逼真,可見作者有著極強的寫實能力。近處即為此畫的主景,在崎嶇不平的丘陵上,山勢較為平緩,平坡上長有蒼松翠柏,江心島上也有房舍數間,各江心島皆架有木橋,用來接連坡岸。可謂小橋流水人家,一派世外桃源的平和景象。這些舟橋,雖比例較小,不曾起眼,但它們卻以其小巧與大山相映成趣,又將整個畫面各處景物連貫在一起,有機地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在構圖上別具匠心。此畫遠山採用水墨渲染,用淡墨勾勒出山之輪廓,然後加以皴擦,坡上的蒼松翠柏只是用筆尖勾畫出一些小點點,以介字點樹葉,山峰採用渴筆皴法,山巔上的花草樹木採用寫意的畫法,用筆尖墨點來表現。
作者簡介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梅沙彌:嘉興(今浙江)人。同元代眾多畫師一樣隱居不仕,“抗簡孤潔”,與達官貴人很少往來,一生清貧,曾在村塾中教書,在錢塘等地以賣卜賣畫為生計,常以作畫為白娛,並工詩、書法,擅畫水墨山水,師法巨然的長披麻皴,兼以斧劈和刮鐵皴;善用濕墨表現山川林木郁茂的景色。他寫山水學的是董源、巨然的風格。同時注人了自己的深厚蒼鬱之氣-同時他還是畫松竹的高手。有《竹譜》冊傳世。繪竹22幅,每幅各有姿態;筆法均簡沾蒼勁、後人把他與王蒙、黃公望、倪瓚,合稱為“元四家”。對他所表現的中同義人理想境界的山水畫評價尤高。存世畫跡有《漁父》、《雙檜平遠》、《秋山》等圖,又有《梅道人遺墨》一卷,系後人輯錄他的詩和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