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銀錠橋事件

1910年4月23日,汪精衛等刺殺攝政王載灃未遂,震動全國。

自鎮南關、河口諸役失敗後,同盟會情緒日漸消沉。汪精衛悲憤欲絕,想以一死來激勵革命。於是邀黃樹中、喻培倫、黎仲實等前往北京從事暗殺。他寫信給胡漢民說:“此行無論事之成否,皆必無生還之望。”“弟雖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他們在琉璃廠開設守真影相館以為掩護,並在東北園租賃一屋,作為集契約志的場地。最初擬炸慶王奕匡和從歐洲考察海陸軍當日歸國的貝勒載洵、載濤,均未得手。便決定炸攝政王載灃。為了加大炸力,在騾馬市大街鴻太永鐵鋪鑄造一個可盛四五十磅炸藥的“鐵西瓜”。
4月2日夜,黃樹中、喻培倫在什剎海附近的銀錠橋下埋設炸彈,被發覺。16日,警廳逮捕黃樹中和汪精衛。審訊中,汪精衛寫了長達數千言的供詞,聲稱“立憲不可望”,“欲達民主之目的,舍與政府死戰之外,實無他法”。
載灃本擬處死汪、黃,同盟會員程家檉正在肅王善耆府中任家庭教師,他對善耆說:“國家如殺汪、黃,則此後黨禍日夕相尋,非朝廷之福。”善音便從中勸說。4月29日,清廷下令將汪、黃交法部永遠監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