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家

清末四大家

清末四大家對詞體的聲律特性、唐宋詞人佳作的聲律作用等問題多有闡述,在當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基本介紹

清末四大家,清末四大家的詩律論,朱祖謀,況周頤,王鵬運,鄭文焯,

清末四大家

朱祖謀況周頤王鵬運鄭文焯---合稱為“清末四大家”。清末四大家,是集合名詞。

清末四大家的詩律論

詞律論是"晚清四大家"詞學理論的重要內容.四大家針對晚清詞壇普遍輕視詞體音韻聲律的現象,提出"聲律與體格並重",對詞體的聲律特性、唐宋詞人佳作的聲律作用等問題多有闡述,在當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朱祖謀

朱祖謀(1857-1931),著名書畫家,詞人,學者。原名孝感,字藿生,孝臧,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村,號強村民。浙江吳興人。光緒九年(一八八三)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因病假歸作上海寓公。工倚聲,為中國近詞學大師,著作豐富。書法合顏、柳於一爐。寫人物、梅花多饒逸趣。卒年七十五。著彊村詞。(以上據《楓園畫友錄》、《海上書畫名家年鑑》。)是一位很有名氣詞人,著有詞集《彊村樂府》(與況周頤的《蕙風琴趣》合刊為《鶩音集》),《彊村詞》,《彊村詞賸稿》,《彊村集外詞》等。他所選編的《宋詞三百首》,至今仍是最權威的宋詞選集之一。朱氏尤精校勘,循王鵬運所辟途徑,而加以擴展,所刻《彊村叢書》,蒐集唐、宋、金、元詞家專集163家,遍求南北藏書家善本加以勘校,為迄今所見比較完善的詞苑的大型總集之一。又輯《湖州詞徵》30卷,《國朝湖州詞錄》6卷。其他已刻、未刻叢稿,由龍榆生於1933年彙編為《彊村遺書》出版。其中包括足本《雲謠集雜曲子》1卷,《詞莂》1卷,《滄海遺音集》13卷等多種。
朱祖謀朱祖謀

況周頤

況周頤(1859-1926,一說1861-1926),近代詞人,學者,詞體評論家,為晚清四大家之一。原名周儀,以避宣統帝溥儀諱,改名周頤。字夔笙,一字揆孫,別號玉楳詞人,晚號蕙風詞隱。臨桂(今廣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寶慶。光緒五年(1879)舉人。後官內閣中書、會典館纂修,以知府分發浙江,曾入兩江總督張之洞、端方幕府。其間,復執教於武進龍城書院和南京師範學堂。辛亥革命後,以清遺老自居,寄跡上海,鬻文為生。況周頤以詞為專業,致力50年。辛亥革命後,況周頤與朱孝臧唱和,受朱影響,嚴於守律,於詞益工,但大都是"故國"之思,抒寫封建遺老情緒。況周頤尤精詞評。著有《蕙風詞話》 5卷,325則。是近代詞壇上一部有較大影響的重要著作。1936年,《藝文》月刊又載《續編》2卷,凡136則,系輯自況氏各種雜著。朱孝臧曾稱譽這部詞話、認為它是"自有詞話以來,無此有功詞學之作"(龍榆生《詞學講義附記》引)。況周頤著作,有詞9種,合刊為《第一生修梅花館詞》。晚年刪定為《蕙風詞》2卷。又輯有《薇省詞抄》11卷,《粵西詞見》2卷,聯句《和珠玉詞》1卷。著有《詞學講義》、《蕙風簃隨筆》、《西底叢談》、《蘭雲菱夢樓筆記》等。
況周頤況周頤

王鵬運

王鵬運(約1848-1904),近代詞人,清末詞壇四大家之一,詞壇聲望高,尊為“晚清四大家”之冠。字佑遐,一字幼霞,自號半塘老人,晚年又號鶩翁、半塘僧鶩、半塘,廣西臨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陰。同治九年(1870)舉人。光緒十九年(1893),授江西道監察御史。支持並參與康有為的改良主義運動,康未受知於光緒帝之前,奏摺多由他代上。屢次抗疏言事,幾罹殺身之禍。光緒二十八年,離京南下,最後客死於蘇州。現榕湖畔“幽月台”有其塑像。初嗜金石,20歲後始專一於詞。力倡導詞學,且能獎掖後輩,著名詞人文廷式、朱孝臧、況周頤等均曾受其教益。力尊詞體,尚體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從追琢中來"等,常州詞派的理論得以光大,影響當世詞苑。況周頤的《蕙風詞話》許多重要觀點,即根源於王氏。晚清詞學的興盛,王氏起了重要作用。《四印齋所刻詞》(注:由與況周頤同稱為“清末四大家”的王鵬運所編。所收宋金元詞二四種,六二卷。清光緒十四年(1888)臨桂王氏家塾刊。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用30年的時間,校勘《花間集》以及宋元諸家詞為《四印齋所刻詞》和《四印齋匯刻宋元三十一家詞》,又校刻《吳夢窗詞》。用漢學家治經治史的方法以治詞,校勘精審,向為學者所稱道。朱孝臧評王鵬運的詞作:“導源碧山(王沂孫),復歷稼軒(辛棄疾)、夢窗(吳文英),以還清真(周邦彥)之渾化(《半塘定稿序》)”。其早年詞與王沂孫為近,多寫身世之感,如〔百字令〕《自題畫像》等。甲午至辛丑間(1898-1901)身為諫官,並與文廷式等唱和。同朱孝臧、劉伯崇合作的《庚子秋詞》,也不乏對國勢衰微的深沉悲憤。著有《袖墨集》、《蟲秋集》、《味梨集》、《鶩翁集》、《蜩知集》、《校夢龕集》、《庚子秋詞》、《春蟄吟》、《南潛集》,統名《半塘詞稿》。晚年刪為《半塘定稿》2卷,《剩稿》1卷。
王鵬運王鵬運

鄭文焯

鄭文焯(1856-1918),清末醫學家,晚清著名詞人,兼善書畫金石,通醫理。字俊臣、叔問,號小坡,又號叔問,別呈瘦碧,晚號大鶴山人,原籍山東高密,後寓居江蘇吳縣。漢軍(一作廣東南海)人。生於清文宗鹹豐六年,卒於民國七年,年六十三歲。少工詞。南遊十年,所學益進。時湘中王闓運以詞稱雄,及見文焯作,遂斂手謝不及。程頌萬、易順鼎等鹹俯首請益。光緒元年(1875年)舉人。為曾入江蘇巡撫幕府,為官十餘年,往來於蘇滬間。清亡後居滬,以行醫、鬻書畫自給。有感於醫善治疫者少,乃溯經方之原旨,辨其要義,評述唐以前醫籍,並取經籍傳注所記雜家言,為之疏證,按治經學之義例,著《醫詁》(一作《醫故》)兩卷(1890年)。書中醫史資料頗多,且觀點鮮明,切中時弊。另著《千金方輯古經方疏證》八卷、《婦人嬰兒方義》兩卷,未見傳世官內閣中書。清亡。僑居吳下,與朱祖謀唱酬無間。丈焯詞有瘦碧、冷紅、比竹餘音、苕雅諸稿,晚年合訂為《樵風樂府》,與《詞源斟律》等,並傳於世。
鄭文焯鄭文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