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種樹》是詩人馮振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明種樹
- 作者:馮振
《清明種樹》是詩人馮振創作的一首詩。
《清明種樹》是詩人馮振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柳色鶯聲亦快哉,此行不為踏青來。荷鋤且莫慳筋力,樹木先須辟草萊。百尺扶疏終蔭本,十年培植待長材。他時為棟為梁任,不負殷勤手自栽。作者簡介 馮振(1897-1983),原私...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諺語。指清明前栽下的樹成活率高。釋義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4月4日或5、6日,民俗有掃墓活動。指清明前栽下的樹成活率高。例句 到了這天,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攝氏10℃以上。我國...
植樹指種植樹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植樹的傳統,湧現出了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植樹以清明時節為最佳,此時氣候溫暖,春雨飛灑,利於樹苗成活。植樹造林對於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大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3月12日為中國的法定植樹節。
栽樹莫要過清明,種上棒槌也發青,諺語。指清明前後最適宜栽樹。釋義 栽樹只要不錯過清明,即使栽根木棍也能發了芽。指清明前後最適宜栽樹。例句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農諺有:“清明前後,種瓜點...
2015年4月3日,該鎮全體機關幹部、信用社和西八里中心校的師生到閆家房村革命烈士紀念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在新保全戰役中犧牲的英烈先賢默哀憑弔、敬獻花圈、重溫入團入黨誓詞。隨後,他們在英雄烈士墓周圍,除草、挖坑、栽樹、培土、...
他在1914年11月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最初,植樹節定於清明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為了紀念國父孫中山,政府把每年3月12日定為植樹節,名稱也變為“ 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1979年2月,五屆全國...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是一個古代農諺。指清明節前後,正是抓緊春播的大好時光。釋義 指清明節前後,正是抓緊春播的大好時光。例句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農諺有:“~”,“栽樹莫要過清明,種上...
《鷓鴣天·清明日為生壙播樹橦》是清末近現代初楊玉銜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鷓鴣天·清明日為生壙播樹橦 又是清明第一天。落花時節綠陰村。農經種樹須寒食,莫笑州官報萬千。翻黑壞,點蒼煙。未經移石與疏泉。東門樹檟非吾望,...
民國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後,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嗣後舊曆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8年(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
該建議報經袁世凱批准,民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次年執行。並規定每年在這天舉行植樹典禮,倡導植樹造林。國民政府時期依然推行不輟,但將日期改為每月3月12日,名稱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1917年夏,時任農商部...
倡設中國第一個“植樹節”1915年,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有感於國家林業不振,“重山復嶺,濯濯不毛”,上書北洋政府農商部長周自齊,倡導以每年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同年7月報經袁世凱批准,於次年實施。1925年3月12日...
3 葉雅各.清明植樹節.農林新報,1925(31):1.4 葉雅各.植樹節.農林新報,1926(58):1.5 葉雅各.植樹節的感想.休寧縣農會雜誌,1926(4):18—22.6 葉雅各.江蘇省森林政策之商榷.農林新報.1928(131):1—2...
通過春節團拜、清明植樹、藝術交流三大項活動,將關愛失獨老人精神心理健康這一意義層層推進:春節團拜,讓失獨老人們與同命人一起過春節,打開心扉,走出抑鬱自閉的心理狀態;清明植樹,讓失獨老人們參加植樹造林的公益活動,用有意義的事填補...
”很快,這條摸魚、種樹的微博引起網友共鳴,紛紛被網友轉發,尤其是一些文化名人和都市白領,在轉發的同時,還加以評論。博主閆先生表示上周他們幾個旅居北京的朋友聚會,相約清明節帶孩子回家掃墓,後來就想著倡議更多的人帶著孩子回歸田園...
清明節是流行於我國漢族地區和壯、朝鮮、苗、侗、仡佬、毛南、京、畲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節日。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變暖,草木萌發,一掃冬日枯黃的景象。江南農諺曰:“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又說:“種樹造林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