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敏碑》是清代的一件拓本,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敏碑
- 館藏地點:故宮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
- 類別:拓本
《樊敏碑》是清代的一件拓本,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樊敏碑》是清代的一件拓本,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樊敏碑》,拓本縱255cm,橫117cm,隸書,22行,行29字,有篆額陰文“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2行12字,碑陰刻北宋眉山邱常與南宋眉山程勤懋題跋,碑首以兩獸蟠其...
《樊敏碑》是刊刻於東漢建安十年(205年)三月上旬的一方碑刻,全稱為“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由劉盛書丹並鐫刻(有爭議),屬隸書書法作品,現保存於四川蘆山縣東漢石刻館。《樊敏碑》高293厘米,寬120厘米,厚28厘米,碑身下豐上削,嵌峙於巨石龜背上。碑陽上端圭首浮雕為雙螭交曲環拱形,額篆“漢...
而是碑字結體方整渾穆,與《衡方》《樊敏》諸碑相似,其中“君”字、“石”字,幾如出之一手,非西漢且非東漢初字型,一望而知也。……滇中石刻,兩《爨》已為邊方生色,更得此碑,距今殆千八百餘年,又駕兩《爨》而上之,足以征滇省文化輸入之早,並非如後世人之見,動謂元以後始開化。(《定庵題跋·...
(《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③《武班碑》為紀伯允書,《郙閣頌》為仇子長書,《衡方碑》為朱登書,《樊敏碑》為劉懆書,雖非知名人,然已工絕如此。(《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④《衡方》《張遷》《白石神君》《上尊號》《受禪》,皆方筆也。(《廣藝舟雙楫·卷五·綴法第...
惟《樊敏碑》在熹平時,體格甚高,有《郙閣》意。(《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⑥《婁壽碑》與《禮器》《張遷》豐茂相似,《張壽》與《孔彪》渾古亦相似,《耿勛》與《郙閣》古茂亦相類。(《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⑦余謂隸中有篆、楷、行三體,如《褒斜》《裴岑》《郙閣》,...
附屬檔案: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 國家文物局 2023年1月3日 名錄解讀 在北京入選的98通古代碑刻石刻文物中,以清代最多,為18通,包括位於國子監的國子監十三經原石、位於雍和宮的清乾隆御製《喇嘛說》碑、位於頤和園的清萬壽山昆明湖碑等;其次為東漢,有12通,其中7通來自故宮博物院,5通來自國家博物館;再次為...
《樊敏碑冊頁》,東漢建安十年(205年)刻,墨拓,剪裱冊頁二十一開。每開縱34厘米,橫38厘米。此碑篆額題“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東漢建安十年(205年)三月立於四川蘆山縣。隸書大字樸厚雄健,為漢碑名品之一。宋以後曾長期佚失,清道光年間重新訪得。此本即為原石重現後不久所拓,字跡較一般舊拓本清晰...
《清拓東漢樊敏碑冊頁》是清代時期創作的書法作品。《樊敏碑冊頁》,東漢建安十年(205年)刻,墨拓,剪裱冊頁二十一開。此碑篆額題“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東漢建安十年(205年)三月立於四川蘆山縣。隸書大字樸厚雄健,為漢碑名品之一。宋以後曾長期佚失,清道光年間重新訪得。此本即為原石重現後不久所...
樊敏碑額 獻帝建安一○年(公元二○五年)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二行十二字 石在四川省蘆山縣宋人翻刻 唐公房碑額 仙人唐君之碑二行六字中華書局漢碑額影印本及篆存雙鉤本 石在陝西省固縣 尚君殘碑額 存甘陵相尚府君之碑二行八字 石舊在河南省洛陽市 詔書殘碑額 存宣鄉文里四字橫列宣里二字殘半 石...
4 漢車騎將軍馮緄碑(宋重刻)1 夾江縣楊宗闕銘文 2 郫縣東漢楊耿伯墓門石刻 3 蘆山縣樊敏碑、閾全景 1 廣元漢伊公闕銘文 2 理縣隋通道記 3 德陽漢司馬孟台闕(上庸長闕)銘文 4 漢貞女羅鳳墓刻石 5 梓潼李業闕銘文 1 都江堰唐玄宗賜青城山常道觀敕 2 丹稜唐龍鵠山《松柏之銘》碑 3 劍閣宋刻顏真卿《...
巴郡太守樊敏碑 (東漢)佚名撰碑刻拓本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 (唐)裴度撰碑刻拓本 佛果圓悟真覺禪師心要 (宋)圓悟克勤撰 (宋)嗣法子文編 南宋刻配日本鈔注本 碧岩錄(卷一) (宋)圓悟克勤評唱 雪竇重顯頌古 元刻本 第二冊 碧岩錄(卷二-卷七) (宋)圓悟克勤評唱 雪竇重顯頌古 元刻本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