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所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描繪自然景色,寫棲宿在蘆葦叢邊的白鷺的睡態:頭朝著水邊的沙灘,睡夢中時不時地晃動身軀;下片寫水邊浣紗女,在月光下,浣紗女邊勞作邊嬉戲,浣紗女出門浣紗,聽到孩子的啼哭聲,急忙背著大伙兒,溜回家照顧孩子。全詞採用白描手法,上片寫物,下片寫人,一靜一動,互相映襯,勾畫出一幅清新的農村風景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
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清平樂:詞調乃兩片,前片四句字數號碼為四五七六,後片則六六六六也。
②鞚(kòng):馬籠頭,代指馬。
③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嬌美的身姿。
④稚子:嬰兒、幼兒。

白話譯文

驅馬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濕變重了。一隻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地眯著眼睛向沙面窺視,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準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
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輕的婦女在溪邊浣紗,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麗輕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匆匆離去。

創作背景

江西永豐縣西二十里有座博山,山中泉石清奇,林谷蒼翠,還有雨岩、博山寺等名勝古蹟,是個風景絕佳的地方。辛棄疾閒居上饒時,曾多次去此山遊覽,並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紀游詞,這首《清平樂》即其中之一。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題作《博山道中即事》,所寫皆沿途夜景。詞的篇幅雖然很短,但意境清新,語言淡朴,別見幽情奇趣,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開篇二句描寫夜行山道的情景:驅馬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都沾濕變重了。這裡既表現出途中柳密露濃,景色很美;也表現出行人心情暢快,雖覺衣衫濕重,遊興仍然很高。
接下二句描寫行經河灘旁邊時看到的一個饒有幽趣的畫面:一隻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眯著眼睛向沙面窺視,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它準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看到宿鷺目眯影動,便斷定它正在做夢,又因鷺鳥以魚蝦為食,進而斷定它夢見了魚蝦,雖是想像之辭,卻又近情近理。詞人觀物既極細緻,體物又極深微,所以寫來如此生動而多趣。
換頭二句描寫行經溪流附近的村莊時看到的一個更富有詩意的畫面:夜深人靜,一片溪山都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輕的婦女在溪邊浣紗,月光又在水中和沙上映出她那美麗輕盈的身影。詞人使用的語句極其簡淡,卻把環境和人物寫得清雅秀潔,風韻悠然。
結末二句又在前邊的畫面上繪出新的情采: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走,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則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來匆匆歸去。這一筆真實而自然的描繪,不但給畫面增添了濃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動地表現了山村婦女淳樸溫良的心性和略帶幾分羞澀的天真。
總觀此詞,全篇都是寫景,沒有一句抒情,但又處處融情景中,寄意言外。從他描寫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他對清新淡雅的自然風光的喜愛;從他描寫浣紗婦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他對淳厚樸實的民情風俗的讚賞。
在風景和人物的具體描寫上,此詞亦深得動靜相生、形神俱到之妙。柳密露濃原是靜景,但詞人卻借露濕征衣的動象來表現,遂比直寫其靜態之美更覺真實而多采。沙灘宿鷺亦在靜中,但詞人卻寫其睡中之動態,並寫其夢中之幻影,使讀者不僅可見其形之動,而且可感其神之動,因而別生奇趣。篇末寫浣紗婦女亦能遺貌取神,用“笑背行人歸去”的動態美,表現其溫良淳樸的情性美,因而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詞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外以詞人的行程為次序,內以詞人的情感為核心。一切景觀都從詞人眼中看出,一切景觀都從詞人心上映出。詞人從沿途所見的眾多景觀中選取自已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斷略加點染,繪成一幅情采俱勝的溪山夜景長卷,表現出一種清幽淡遠而又生機蓬勃的意境,使人讀之宛若身隨詞人夜行,目擊諸種景觀,而獲得“俯拾即得,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司空圖《詩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後景觀雖異,結構還是完整的。

名家點評

現代古典文學專家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此亦農村圖畫也。此詞“宿鷺”二句,雖系眼前實景,而作者對此體會極深刻。蓋見睡熟之鷺,孤影搖動,因而體會其搖動之故,必系作夢;又從鷺鳥之夢,體會必系見著魚蝦。層層深入,心細於發。且即此又可見作者此時情感中,還帶有譏笑熱心名利者夢寐不忘得失之意。詞人抒情,隨事觸發,若隱若現,不可拘泥看,亦不可簡單看,必與其人之生活遭遇、學術思想、時代背景相互結合,而後不致武斷傅會,流於主觀。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曾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