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太醫傳承趙紹琴內科心法與溫病淺談

清宮太醫傳承趙紹琴內科心法與溫病淺談

《清宮太醫傳承趙紹琴內科心法與溫病淺談》內容簡介:文魁先生之哲嗣趙紹琴教授,自幼背誦《瀕制脈學》、《雷公藥性賦》、《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等,隨父學醫,盡得家傳。友琴先生指定門人御醫瞿文樓,傳授他醫道經典《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及《溫病條辨》、《溫熱經緯》等醫書,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趙紹琴1939年考取行醫執照,繼承父業,懸壺北京。後為提高深造,又先後從學瞿文樓,汪逢春(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御醫韓一齋三化先生,數年之問,盡得真傳。遂集家學與諸名師妙術於一身,以三代御醫之後揚名於京師。趙紹琴後為北京中醫大學(原北京中醫學院)教授,是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趙紹琴教授醫技精湛。醫德高尚,心懷仁慈,志在普救生靈。從醫60餘年,以辨證準確、用藥精煉,療效顯著聞名於世。被贊為“平正清靈一名醫”。趙紹琴教授長期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醫院負責中醫內科臨床與教學。《趙紹琴內科心法》原為他的講稿。此次,趙利華老師貢獻了講稿的手抄本,保存原貌出版;作為當代併名的溫病學家,《溫病淺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趙紹琴內科心法》與《溫病淺淡》此次合為一《清宮太醫傳承趙紹琴內科心法與溫病淺談》出版,有助於讀者總體掌握外感、內傷之證治大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宮太醫傳承趙紹琴內科心法與溫病淺談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頁數:351頁
  • 開本:32
  • 作者:趙紹琴 趙利華
  • 出版日期:2010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7735765, 750773576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清宮太醫傳承趙紹琴內科心法與溫病淺談》:傳統醫學戰略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趙紹琴,(1918~2001),三代御醫之後。自幼隨父趙文魁學醫,後從學於御醫瞿文樓,汪逢春(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御醫韓一齋。盡得真傳,遂集家學與諸名師妙術於一身,揚名索師。後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是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趙紹琴教授醫技精湛,醫德高尚,心懷仁慈,志在普救生靈。從醫60餘年,以辨證準確、用藥精煉、療效顯著聞名於世。被贊為[平正清顯一名醫]。《趙紹琴內科心法》與《溫病淺談》合訂出版。有助於讀者總體掌握外感、內傷證治大法。

圖書目錄

內科心法
感冒
咳嗽
喘哮
泄瀉
眩暈
痹證
痿證
痢疾
痰飲
血證
脘痛
胸脅痛
腹痛
腰痛
黃疸
臌脹
便秘
心悸
不寐(失眠)
頭痛
厥證
嘔吐
虛勞
水腫(包括腎炎)
中風
耳鳴、耳聾
陽痿
遺精
積聚
呃逆
噎嗝
勞瘵
失音
肺癰(附肺痿)
消渴(糖尿病、尿崩症)
郁證
癲、狂、癇
癃閉
遺溺
腸癰
五淋(附:尿濁)
疝氣(附:奔豚氣)
瘧疾
諸蟲
附:趙紹琴辨治濕熱證十法

溫病淺談
前言
第一章 溫病概述
一、什麼是溫病和溫病學
二、溫病學說的產生和發展
三、如何正確對待傷寒、溫病兩大學說

第二章 溫病辨證
一、衛氣營血辨證
二、三焦辨證
三、衛氣管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的關係

第三章 溫病診法
一、辨舌
二、衛氣營血舌象及其用藥法則
三、驗齒
四、辨斑疹、白痦
五、辨溫病脈象
六、辨溫病常見症狀

第四章 溫病治法
一、辛涼疏衛法
二、辛寒清氣法
三、苦宣折熱法
四、疏調升降法
五、宣暢三焦、醒胃祛濕法
六、導滯通下法
七、清營養陰法
八、開閉通竅法
九、涼血散瘀法
十、涼肝熄風法
十一、調節陰陽、增液復脈法
十二、回陽固脫法

第五章 四時溫病
一、風溫
二、春溫
三、暑溫
四、濕溫
五、溫毒

第六章 溫病治驗提要
附:介紹我父親的幾個病歷——“中醫天地名師講堂”之趙利華老師篇

文摘

一、外感咳嗽
1.風寒咳嗽
感受風寒,頭痛鼻塞,發熱惡寒,咽癢作咳,痰多稀薄,一身無力,舌苔薄白,脈浮略緊。用疏散風寒,兼以止咳。宜金沸草散(旋覆花、前胡、細辛、荊芥、半夏、甘草、生薑、大棗)或止嗽散(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陳皮)。
經驗用方:蘇葉2錢,蘇子3錢,前胡2錢,杏仁3錢,百部3錢,紫菀2錢,陳皮3錢。
2.風熱咳嗽
煩熱口渴,咽紅乾疼,舌紅痰稠,脈象滑數,小溲赤熱,大便乾結。用疏風清熱,肅降止咳。桑菊飲、桑杏湯(桑葉、杏仁、貝母、沙參、梔子皮、梨皮、香豆豉)。
經驗用方:桑葉3錢,前胡2錢,杏仁3錢,黃芩4錢,茅根、蘆根各1兩。
3.火熱咳嗽
風熱化火,咳嗆咽乾,口渴思冷飲,痰黃舌紅口乾,脈象滑數。宜瀉火清金方法。如涼膈散(芒硝、大黃、梔子、連翹、黃芩、甘草、薄荷、竹葉),如大便正常可減芒硝,大黃。若火熱傷陰時可用瀉白散加減(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

序言

人類自從在地球上出現以來,就不得不面對與自然界的關係。生存和繁衍是人類所面對的最主要問題,但是戰爭和疾病對人類生命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使人們深刻認識到“生命之外別無財富”,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延綿不斷,這和中華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密不可分,更和中華民族的繁衍與健康息息相關,所以研究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就不得不研究中國的傳統中醫、中藥,可以說“中醫和中藥”與“四大發明”是中國對人類偉大的貢獻。
為了推動研究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係,我們需要回歸到以文化角度來研究中醫和中藥的戰略和發展。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經過醞釀,於2008年成立了北京大學中華傳統醫學戰略研究課題組,課題組的定位是:①嚴格遵循傳統醫學的自身規律來弘揚中華傳統醫學文化;②用中華傳統醫學來完善全民健康保障體制;③向全人類傳播中華傳統醫學文化、提高中華民族的軟實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