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套環鈕葫蘆壺

清套環鈕葫蘆壺

清套環鈕葫蘆壺是清代的一款紫砂壺,現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基本介紹

文物簡介
清套環鈕葫蘆壺,高10.5厘米 楊彭年陳曼生銘,此壺材質為紫砂,器身灑冷金斑,壺體設計新穎。造型呈葫蘆狀,壺流短直而微向上翹,把成半環形,蓋頂設有套環鈕裝飾。整器形制的線條以渾圓為主,十分流暢。壺腹陰刻行書銘文:“為惠施,為張蒼,取滿腹,無湖江。”署“曼生銘”。
把梢下有“彭年”方印,壺底鈐“阿曼陀室”方印。此乃陳曼生、楊彭年兩人默契配合所制之壺,可謂珠聯璧合,“壺依字傳,字隨壺貴”,為鑑賞家視為鐘愛的“曼生壺”。
楊彭年,字二泉,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他善制茗壺,渾樸雅致,首創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藝,雖隨意製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銘刻、工隸書,追求金石味。他還與當時名人雅士陳鴻壽(曼生)、瞿應紹(子冶)、朱堅(石梅)、鄧奎(符生)、郭麟(祥伯、頻伽)等合作鐫刻書畫,技藝成熟,至善盡美。世稱“彭年壺”、“彭年曼生壺”、“彭年石瓢壺”、聲名極盛,對後世影響頗大。
陳曼生(1768-1830),字子恭,號曼壽、曼公等。清乾隆三十三年生於浙江錢唐,道光十年卒。
陳曼生集書畫、金石、繪畫於一身,又精通文辭。結識了楊彭年、寶年、鳳年兄妹,與紫砂結下不解之緣。他以文人的審美標準,把繪畫的空靈、書法的飄灑、金石的質樸,有機地融入了紫砂壺藝,設計出一大批另闢蹊徑的壺型:或肖狀造化、或師承萬物。造型簡潔,古樸風雅,力掃繁瑣和落俗,使紫砂藝術柳暗花明,出現了歷史上的又一昌盛期。這種設計、製造、刻款、鐫銘多人合作,與圈內作者獨立研製生產出來的紫砂壺,即後人津津樂道的“曼生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