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任伯年羲之愛鵝圖

清任伯年羲之愛鵝圖

《清任伯年羲之愛鵝圖》是清代任伯年創作的一幅設色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任伯年羲之愛鵝圖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創作年代:清代
  • 現收藏地:嘉德國際拍賣
  • 文物原屬:私人收藏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133.3裡面,橫64.8厘米
  • 幅式:立軸
  • 作者:任伯年
作品介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清任伯年羲之愛鵝圖》原收藏者為現代著名小說家柳青,並有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呂濟民先生的鑑定印,定為真跡精品,當無疑問。該畫款識:光緒己卯(1879年)春正月伯年任頤寫於黃歇浦上客次。鈐印:頤印、任伯年鑑藏印:劉蘊華藏、濟民審定、古柏草堂。
清任伯年羲之愛鵝圖

創作背景

在明清瓷器和繪畫中,常有一種“四愛”題材的繪畫,常見的有“王羲之愛鵝”、“周敦頤愛蓮”、“陶淵明愛菊”、“林和靖愛梅”等等,表現文士高士風雅清逸,迥出塵俗的超然情志。王羲之愛鵝的故事,在民間可謂家喻戶曉。據《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會稽有一個孤姥養了一隻好鵝,想要賣掉可是沒人要,王羲之聽說了,就邀了朋友打算前去觀賞。老嫗聽說王羲之要來,就殺了鵝準備款待他,羲之一到,見鵝已死,感嘆而歸。又山陰有一個道士,養了一群好鵝,羲之看後,喜悅非常,想要買下,道士說:“你只要給我寫一篇《道德經》,我就將這些鵝悉數相贈。”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歡喜異常。據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宋時江南一帶還有一種鵝以“右軍”為名,“右軍”就是王羲之的官稱,可見羲之愛鵝之說,由來已久,深入人心。
王羲之愛鵝的故事,在民間可謂家喻戶曉。據《晉書 ·王羲之傳》記載:會稽有一個孤老太太養了一隻好鵝,想要賣掉可是沒人要。王羲之聽說了,就邀了朋友打算前去觀賞。老嫗聽說王羲之要來,就殺了鵝準備款待他,王羲之一到,見鵝已死,感嘆而歸。又山陰縣玉皇觀有個老道士,希望得到一本王羲之手書的《黃庭經》,但右軍大人名滿天下,又怎會賣一個老道士的人情?幸好他得悉王羲之愛鵝,遂精心調養一批良種白鵝,每日於王羲之與友人郊遊處放養。王羲之終於“偶然”碰見了這群白鵝,十分驚喜,便想要買下白鵝,道士說:“你只要給我寫一篇《黃庭經》,我就將這些鵝悉數相贈。”王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歡喜異常。這篇書法世稱右軍正書第二,後人更是由於這個典故,便有將《黃庭經》稱作《換鵝帖》的。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中所寫“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便是引用這個典故。
王羲之喜愛養鵝,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為關鍵的是,他從鵝的體態、行走、游泳等姿勢中,體會出書法運筆的奧妙,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他認為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方能使精神貫注於筆端。
“羲之愛鵝”後來被當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體現,後人將其與“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鶴”並稱,是為“四愛”。“四愛”的題材常常出現在明清以至民國的瓷器和繪畫中,以表現文士高士風雅清逸,迥出塵俗的超然情志。

作品賞析

任伯年曾畫過多幅《羲之愛鵝圖》,此幅筆意精審而不乏率意,流暢而灑脫,充分展現了任伯年人物畫的高超技巧。任伯年筆下的人物造型,古絕生動,尤其適合表現文人雅士的高逸姿態。畫中羲之寬袍大袖,儒冠長頤,風姿古雅。畫家運線如行雲流水,筆筆相生,體現了精湛的畫藝與深厚的功力。三隻鵝姿態各異,敦實高傲,或用線描,或用點彩,相映相襯,生動傳神。鵝頸的曲轉採用方折法,看似不合常理,而別有情趣。這是將書法的意趣融匯到畫中的一種手法,是任伯年的高明之處。這種手法,後來在潘天壽筆下得到了更為充分的發揮。伯年設色以古淡為主,色調高雅,層次細膩豐富,他善用墨和色,既顯沉穩,又饒韻致。

作者簡介

任頤(1840—1896年),初名潤,字小樓、伯年,浙江紹興人,寓居上海,以賣畫為生。擅長人物、肖像、花鳥、山水畫。其繪畫除繼承民間及傳統文人畫,融匯陳洪綬、陳淳、徐渭諸家之長外,還吸收了西畫速寫、設色諸法,形成丰姿多彩,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趣味和鮮明的時代氣息。與任熊、任熏、任預並稱為“海上四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