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考課制度研究

清代考課制度研究

《清代考課制度研究》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越男。

基本介紹

  • 作者:常越男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7月
  • 頁數:396 頁
  • 定價:49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1174593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是第一部有關清代考課制度研究的專著,內容涉及文官京察、大計、武官軍政。作者利用豐富的檔案文獻資料,進行量化分析,探討考課制度的指導思想、確立過程、規則程式、運作特點、及其得失,闡述了制約其發揮作用的諸因素。揭示了在皇權專制—官僚政治體制下,考課制度與皇帝、國家、官僚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此外對清代官僚政治、皇權控制、吏治整頓、滿漢關係等問題也有簡略明晰的評述。

作品目錄

代序 制度、制度史與清代政治制度特色
緒言
一 研究對象的概念界定
二 以往研究的學術概述
三 選題意義與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與徵引文獻
第一章
考課制度的確立
第一節 古代考課制度的流變
第二節 清代考課制度的形成
一 官員歷俸三年考課——考滿制度
二 全體官員定期考課——京察、大計、軍政
第三節 制度確立的準則
一 沿襲明制,加以變通
二 簡易化原則
三 反對虛文,重視實效
四 滿漢互異與滿漢一體化
第二章
京官京察
第一節 考察的基本規制
一 考察機構
二 考察範圍
三 考課之法
四 文書格式
第二節 考察的標準與獎懲
一 考以“四格”
二 糾以“八法”
第三節 自陳程式
一 康熙年間的自陳
二 雍正年間的自陳
第四節 列題的確立與實施
一 “舉賢自代”制度的嘗試
二 自陳制度的廢止
三列題確立
第五節 引見制度
一 三品京堂的引見
二 四、五品京堂的引見
三 五品以下京官的引見
四 一等官員的引見
五 二、三等官員六十五歲以上者引見
第六節 會核的程式與結果
一 應留三個考等人數分布
二 應留官員考等分布
三 應留各考等人數變化
四 等次變更
五 應去官員
第三章
外官大計
第一節 考察的相關規定
一 考察機構與方式
二 考察範圍
三 大計造冊
第二節 考察標準與考等
一 大計“四格”
二 大計“八法”
三 考等實施
四 大計與日常考成
第三節 卓異官
一 卓異的標準與卓異典型
二 列入卓異範圍的調整
三 附薦卓異制度的執行與廢止
四 卓異定額
五 卓異引見
第四節 平等官員
一 分等的依據
二 各等人數分布
三 考等的變化
四 考等的職位分布
第五節 “八法”官員
一 “八法”各款項釋義
二 “八法”(“六法”)各條目比例分布
三 職位分布
四 處分與引見
第四章
武官軍政
第一節 考核的基本規制
一 考核機構與方式
二 考核的範圍
三 考核的造冊
第二節 考核的標準與獎懲
一 軍政“四格”
二 軍政“八法”
第三節 自陳制度的確立與廢除
一 自陳的範圍
二 自陳的實施
三 制度的廢止
第四節 軍政的考等
一 軍政卓異
二 平等官員
三 八法官員
第五章
官僚體制下的考課制度
第一節 考課制度的特點
一 原則明確,標準清晰,重視實效
二 詳定考察等第,對一些考等的人數比例和職位的限定
三 加大皇權對考課的掌控,引見成為考課的必定程式
四 體現“首崇滿洲”的政權特色
第二節 考課制度的作用
一 激勸群僚,擢拔人才
二 對供職官員的勸懲
三 裁汰不適官員,澄清吏治
第三節 考課制度運作中的主要問題
一 定期考課受到衝擊
二 舉劾公平性失衡
第四節 制約考課制度的諸因素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