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坑端硯之一為清代文物,現收藏於黃山市徽墨文房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老坑端硯之一
- 館藏地點: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延安路老虎山5號
- 所屬年代:清
- 尺寸:16.2厘米×10.5厘米×2.2厘米
- 所屬博物館:黃山市徽墨文房博物館
- 所屬地區:安徽黃山
清代老坑端硯之一為清代文物,現收藏於黃山市徽墨文房博物館。
清代老坑端硯之一為清代文物,現收藏於黃山市徽墨文房博物館。此展品尺寸為16.2厘米×10.5厘米×2.2厘米。此硯腰元上面盤踞的一隻獅子在舞繡球,配有紅木天地蓋,小巧玲瓏,也方便文人旅行或趕考便於攜帶。...
青花的品類繁多,各有不同的名稱,如微塵青花、鵝毛氄青花、蟻腳青花、玫瑰紫青花等,是優質硯石的重要標誌之一。金銀線 金銀線是多見於老坑硯石中的石品花紋(坑仔岩、麻子坑和最近開採的冚羅蕉硯石也有發現)。它呈線條狀橫斜或豎立...
端石老坑是位於肇慶市境內的礦石坑,屬端石礦產區第一含礦層,位於含礦段的最下部,僅有老坑洞,別無他洞。端硯石產區位於肇慶市郊羚羊峽南岸端溪水東邊,以端溪水為界,其西石質低劣,不能作硯材;以東石質優良,端硯各坑星羅...
以下做分析的前提條件是:1、均為老坑石料。2、以評鑑硯台下墨發墨。3、以下硬度均以摩氏為單位。硯台的實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簡單說,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台上”的速度。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在古塔岩之西開有廟尾坑(以該坑北有硯坑廟得名)。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洪水決堤,兩廣總督盧坤準鄉民之請,開水岩老坑,以所得為賑災經費,不作貢品,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盧坤開坑。清光緒...
另一說法是: '老坑'原是'老客',是對老人家的尊稱但在不明因由情況下由褒義轉變成貶義,變成咒罵老人家的詞語。淺談誤區 老坑種、新坑種都是翡翠等級的專有名詞之一,老坑和新坑實際上是按人們發現,開採翡翠的先後年份來分的,...
但隨著唐以來社會穩定、文化發展,聚墨效果不佳的平直硯面逐漸向聚墨更佳的傾斜硯面發展。常見的足支形硯演變為箕形硯,並逐漸向後世多見的無足、深槽硯演變。與此同時,石硯也逐漸興起,如四大名硯之一的端硯便是始於唐武德年間,...
20世紀50年代開始,政府組織散落的制硯藝人歸隊,曾停采的麻子坑、老坑、坑仔岩等逐漸復開,端硯製作技藝逐漸復甦。工藝特徵 質感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
此展品屬於一種具有收藏價值的文物。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尺寸為10.5厘米×3.2厘米。此硯燒制於江西景德鎮,清代期間盛行文房器具,文人墨客喜歡不同型制的硯台,也有文人自娛的作品,像這類產品在當時也流行了一段時間,瓷硯在當時也豐富...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尺寸為20厘米×12.5厘米×6.5厘米。 此硯選自宋坑端石,石質為豬肝色, 質地溫潤,發墨具細一直受到文人的追捧,至宋代開採以來廣泛流行。此硯採取宋式遺留風格,整體硯面為素池加線條,素池雖小卻線條有力,把...
清代老坑端硯之二是清代文物。尺寸為13厘米×11.5厘米×16厘米。現收藏於黃山市徽墨文房博物館。此硯材質選自端州張坑,清代期間在兩廣總督張之洞的主持下,開挖了老坑石材,把端硯歷史推到了鼎峰。硯台造型為實用風子硯,用料有火捺、...
2、隨著文化回歸,硯作為文房四寶之首,使用、送禮、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洮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市場也在逐漸擴大。3、市場供應緊缺。市場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亂真,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收藏數百方作品而無一方...
麻子坑,端硯名坑之一,開採於清代乾隆年間。端硯中的好硯一般多出自上三坑,這上三坑中老坑當之無愧為老大。麻子質地細膩,下墨慢,而坑仔下墨快,但沒有麻子發墨細膩。因此,在我心裡,麻子的排名要相對靠前些。說到麻子,就會...
吳蘭修“麒麟騰雲硯”此硯為老坑大西洞石材所雕制,石色天青微帶紫,長15.6厘米、寬10.3厘米、厚5.6厘米,硯額雕一活靈活現的麒麟騰雲圖案。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瑞獸,與龍、鳳、龜共稱為“四靈”,它是中國古人創造出來...
以下做分析的前提條件是:1、均為老坑石料。2、以評鑑硯台下墨發墨。3、以下硬度均以摩氏為單位。硯台的實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簡單說,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台上”的速度。
自唐代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如宋代趙希鵠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晁無咎《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