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糧價資料庫

王業鍵院士編的「清代糧價資料庫」,為一數據形式的價格資料庫,其價格資料是指清代(1644-1911)自乾隆元年(1736)年開始,各省按月向皇帝奏報省屬各府及直隸州廳的主要糧食價格。這些奏報的糧價原始檔案稱為「糧價清單」,分別庋藏於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的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單的書寫有一定的格式,如下圖安徽省乾隆5年(1740)5月分的糧價清單所示,報告價格時皆以府為單位,每府列出該府主要糧食的最高和最低價格區間,並以統一的衡量(倉石)和計值(銀兩)單位表示。

作者簡介,意義,

作者簡介

王業鍵院士自1970年代即已展開糧價清單的蒐集及糧價資料庫的建置工程,先後在美國(Kent State University)、台灣(中央研究院)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持進行,所費時間超過三十年。王院士在美任教期間,曾獲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Dwight H. Perkins協助),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Fulbright-Hays Program,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Wang Institute for Chinese Studies, Research of Kent State University等機構的資助,將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有的糧價清單予以收集完全及建檔,也包含了部分北京第一。

意義

「清代糧價資料庫」的建置是經濟史上重要的基礎工程,這批價格資料可說是二十世紀以前中國歷史上最為豐富可靠且時間連續最長的經濟數據資料,具有高度的學術研究價值。在農業社會中,糧價為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因為糧食消費往往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一半以上,糧價變動因而影響到社會經濟中各個部門的榮枯,以及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福利。而清代存在全國性的糧價陳報制度,例行地蒐集市場的糧價資訊,對工業化以前的國家而言,實為獨一無二的機制,糧價清單即是這個制度運作下保留至今的重要產物。這批數據資料自王院士1970年代後期開始後,美國學界的Lillian M. Li, Robert B. Marks, Peter C. Perdue, James Z. Lee, R. Bin Wong、大陸的陳春聲等學者,都分別各自蒐集不同省區的糧價清單,並有論著發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