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皮簧名腳簡述

清代皮簧名腳簡述

《清代皮簧名腳簡述》,作者齊如山。是記錄清代京劇演員事跡的一部專書。該書共為二百一十位演員作了簡要的傳略,其中,老生三十三人,武生十八人,小生十八人,青衣二十九人,花旦十八人,老旦七人,武旦十二人,淨腳二十三人,醜腳十八人,票友三十四人。這些演員所處的時期“起自嘉慶,訖至清末”。

基本介紹

  • 書名:清代皮簧名腳簡述
  • 又名:無
  • 作者齊如山
  • 類型:記錄清代京劇演員事跡的一部專書
作者介紹,作者經歷,

作者介紹

齊如山在《清代皮簧名腳簡述》中,對這些京劇名家的人品道德、藝術才能、技術水平、軼聞逸事進行了多方面的介紹,這為研究清代末年京劇演員和演出的情況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戲劇資料。
在這些人物簡要的記述中,齊如山將較多的筆墨用於對一些名家走紅原因的分析上。比如譚鑫培在表演藝術上的成功,有兩個關鍵條件:一是“他有一條很甜亮的嗓音,而又能擇善而從,凡前輩腳色的長處,他差不多都能吸收,如《昭關》等悲壯蒼涼的腔,則完全學程長庚;二六原板的活潑腔,學的盧勝奎;反二簧幾個高腔,完全學的王九齡;快板的疙瘩腔學的馮瑞祥;做工表情,多學崇天雲;飄灑的地方,是學的孫小六(上海腳);甩須、甩髮、耍翎子,乃學的韃子紅(梆子班名腳,搭瑞勝和班);吸收了許多人的長處,又自己加以錘鍊融化。”二是“他機會好,當他嗓音恢復,剛露頭角之際,名氣最大的幾位老生如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等都相繼去世,到他將要大紅的時期,所有的名老生如王九齡、崇天雲、盧勝奎、華雨亭、劉貴慶、李四爸、張玉奎、楊月樓、馮瑞祥等等,又都相繼去世。與他同時,能叫座的老生,只有孫菊仙、龍長勝、許蔭棠等數人,孫與許都是票友出身,不但沒有靠把戲,而身段亦差,只靠唱工,故仍遜譚一籌;龍雖各戲都能,但氣稍弱,與譚抗爭,亦覺稍遜。若汪桂芬,則又較晚,按年齡汪比譚小十四歲,而且汪在長庚去世之後,方才唱紅,彼時,譚已享大名了。”概括了譚鑫培所占據的天資聰慧、博採眾長、歷史機遇等成功要素。

作者經歷

齊如山還記述了一些前輩名家不肯屈從權貴的傲骨,比如程長庚掌三慶班時,御史衙門團拜,請他本人“外串”,被程長庚拒絕,他說:“所有三慶班之人,都是同我合作,希望靠三慶班多掙幾個錢,若我個人出演外串,則我雖可以掙幾個錢,大家毫無所得,怎能對得起大家呢。”即使他手下的人被捉去關押受罰,他也在所不惜。張次溪在《燕都名伶傳》中也記有此事,只是與齊著稍有出入,張著雲程長庚“向不應他班外串”:
某歲,都察院團拜,邀四喜班演戲,欲外串長庚一戲,長庚不應,某親貴約之長庚,亦不之許。眾怒,拘長庚,鎖於台柱下以辱之。問其何以不唱,長庚漫稱喉痛。事後,好事者詢其故,長庚正色曰:“鎖寧足畏,吾畏無以對三慶諸弟兄。鎖柱下何恥,是以見都察院無理。”
不論被鎖走的是程長庚的手下,還是程長庚本人,至少拒絕權貴的事情是一定存在的。程長庚治班肅整嚴明,守護班規,從不逾距,即便受辱受罰,也不肯妥協一步。齊著和張著都稱道程長庚的道德高尚,深受梨園界敬重。此外,齊如山還記述了青衣演員余紫雲抗拒御史衙門的一段事跡:
一次御史團拜,演堂會戲,傳他去演,他不去。從前御史衙門演戲,與其他所有衙門不同,他衙門團拜演戲,算是約腳來演,完全是買賣性質,御史衙門曰傳差,不曰堂會,完全是命令當差的性質,因為所有戲園,都歸御史所管也。紫雲不去,該御史便對他說,“此次如果不演,以後你就不能再演戲了。”紫雲也很倔強,說,“不演就不演!”以後遂未再演,專靠買賣古玩度日,然生活亦很充裕。
余紫雲以終身不再演戲為代價,抵抗著權貴的逼迫,其倔強的性格令人感佩。尤其是輟演後以買賣古玩為生,且生活充裕,其突出的才幹更是令人敬慕。
齊如山十分稱道一些京劇名家在做戲上的認真態度。比如徐小香飾演周瑜一腳,“翎子”之功令人叫絕,“因為周瑜戴翎子,所以他在翎子上下了功夫,創出許多翎舞的身段,比方《群英會》與蔣乾對桌共飲時,及《打黃蓋》與諸葛亮共飲時,都有幾種翎舞,遇驚或怒時,左手一抓袖,頭一低,兩翎子之尖,一齊點在台毯上,非常美觀。老輩們都知道,說他是在兩翎尖上,各系一粒梧桐子,人都看不出來,可是如此則翎子之撲下揚起,都很利落快速,異常好看。雖然如此,仍靠用功,小香自己就說,“此時之低頭揚頭,都要特別注意,雖然用力,而外邊不能顯露,才能好看。”又如王瑤卿,中年嗓音失潤,但他善於“在腔調及話白中找俏頭,腔調無論怎樣想法子,但嗓音不夠高,一切高腔都不能唱,只好在矮腔中找俏頭……瑤卿無崑腔底子,念白欠講究,敵不過時小福、張紫仙余紫雲陳德霖諸人,所以他就設法在京白中找俏頭,他的京白全得力於旗人。”徐小香的創造性發揮、王瑤卿的揚長避短,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那個時期京劇演員嚴肅的藝術態度和很高的演出水平。
齊如山還專門記述了一些有才幹的演員能夠代行導演之職的情況。比如楊隆壽,曾在同治初年被傳入宮中充當教習,他是作為北京戲班中得到宮中傳差的第一人,“因他對於戲的知識較多,一切排戲都歸他指點,一次排戲,西後在旁參觀,見他太累,命總管太監給他搬一個座,宮中的規矩,當著西後或皇帝面前,誰也不許坐,這次奉太后諭,給他搬一座,從此在西後面前便算有了座位,故戲界以為殊榮。”當時一些知名演員由於舞台經驗豐富,熟悉藝術創造的規律,已經承擔起戲曲導演的種種職責。換句話說,儘管那時還沒有戲曲導演一詞,而實質上,他們已經是近代戲曲導演的先行者了。
齊如山還提到一些演員所具備的特殊才能。如余三勝,“則往往臨時添詞,他也有這種聰明,一次與他弟弟四勝合演《捉放曹》,四勝吸鴉片煙,總是誤場,這次去曹操,又誤了場,三勝在場上已知他趕不上,乃多唱了十幾句,四勝才趕上……此足見其聰明、編詞之快。”再如朱蓮芬,“他不但戲演的好,文學也不錯,寫的更好,常與潘文勤公祖蔭代筆……文勤乃有名的大寫家,與他代筆,自非易事。”余三勝的場上應變能力、朱蓮芬的寫作能力,為他們在舞台演出的藝術表現力上增添了分量。
此外,齊如山特別稱賞何桂山、蕭長華等人在演唱、身段、塑造人物方面的過人之處。何桂山在搭三慶班時,是淨腳中既能唱崑曲又能唱皮簧且二者兼佳的第一人,人稱“何九先生”。常與程長庚合作,有時在程長庚演完之後,觀眾仍不走一人。“最出名的是演《御果園》,他唱‘數九寒天風不冷,連人帶馬汗淋身,某家將馬來整頓’等句時,不但腔調好聽,身段亦極美,觀眾都說,好像看著他渾身冒熱氣一樣。”蕭長華“能戲極多,知道的舊規矩也多……中年以後,便同葉春善君諸位,創立了喜連成,遂把一生的精神都用於教授徒弟……然各戲演的都很精彩,尤其《群英會》之蔣乾,真可謂前無古人,老輩雲,他是模仿小二格,然他那幾次冷笑,恐怕是天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