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恩澤傳

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恩澤傳

《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恩澤傳》較為翔實地展示了各個將軍在黑龍江的歷史活動,如把他們各自在黑龍江的歷史相互銜接起來,就組成了一部清代黑龍江地區的全史。若想了解該地區的歷史,或想了解每位將軍的生平事跡,這部叢書值得一讀。同時,它也為史學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龍江地區史提供了新思路。 《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恩澤傳》講述的是恩澤將軍的生平事跡,並對其進行了人物評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恩澤傳
  •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頁數:113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馮建勇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1667827, 978753166782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恩澤傳》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圖書《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之一。《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恩澤傳》在《清史稿》的基礎上對恩澤的生平進行一下簡單的介紹,並通過他對朝廷所上的奏摺來著重說明他在任職期間的良好政績,以此來對恩澤進行歷史唯物主義的人物評價。

圖書目錄

第一章人生軌跡
一、東北邊疆在清朝統治體系中的特殊地位
二、少年恩澤所處時代背景
三、黑龍江將軍前的行伍軌跡
第二章《挽金忠介公詩》
一、壯志難酬
二、追念往昔
三、感慨當下
第三章彈劾長順
一、中日甲午戰爭
二、“農安慘案”與“調查長順案”
三、“調查長順案”中的恩澤性情分析
第四章初攝全局
一、積極剿匪
二、奏請減免稅收
三、重審同知
第五章抵禦外侮
一、抵制《中俄密約》
二、訓練鎮邊軍
三、籌辦民團與造械並舉
第八章振興經濟
一、開採煤礦
二、創設木植公司
三、奏請自鑄銀元
第七章招墾荒地
一、從“封禁”到“弛禁”
二、積極墾荒
三、墾荒的實踐意義
第八章主持編繪《黑龍江輿圖》
一、繪製《黑龍江輿圖》
二、《黑龍江輿圖》主要內容
三、《黑龍江輿圖》的經世思想
第九章簡單評價
附錄
恩澤年譜
《清德宗實錄》所載黑龍江將軍恩澤史料
《清史稿·列傳二百四十·恩澤傳》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黑龍江將軍,全稱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清代黑龍江地區最高官員,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立,官階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為從一品。黑龍江將軍始駐瑗琿,後移至墨爾根(今嫩江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移住齊齊哈爾城。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行東北新政,設黑龍江行省,裁撤黑龍江將軍。
黑龍江將軍府設定期問,清政府共任命76任將軍,除少數蒙漢八旗外,多數出自滿洲八旗。這些黑龍江將軍當中,良莠兼有,既有碌碌無為、拖沓庸碌之流,亦不乏有識之士、幹練之才。很多時候,人們對於這群黑龍江將軍的記憶具有選擇性,他們可以記住一些佼佼者,如薩布素這樣功名顯赫的將軍;同樣,他們也可以記住一些聲名狼藉者,諸如奕山之類。於是,那些既無突出之功績、又無遭人鄙夷之作為的黑龍江將軍群體像,在人們的記憶中缺席了。就這樣,大多數黑龍江將軍早已湮沒於歷史的塵埃,籍籍無名。第70任黑龍江將軍恩澤,或許就是這樣的一位,檢閱既有的先行研究,我們竟然不能找到一篇研究恩澤的專題性論文,遑論專著。期望將更多的黑龍江將軍平生之事跡展現在人們眼前,這正是撰寫本書的一個緣起。
需要說明的是,《恩澤傳》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社科聯聯合組織編寫的《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的一種。本書的撰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與齊齊哈爾市社科聯的資助和支持,厲聲研究員多方指導並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夏正娟博士為本書的撰寫查閱和提供了有益的資料,高月博士作為項目協調人對本書稿進行了認真審閱,並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謝意!
最後,本書的出版得到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書的責任編輯徐永進先生、宋怡霏女士為此付出了諸多辛勞和智慧,在此亦深表謝意!總之,這本書凝聚了諸多人的辛勞和智慧,如果說,這本書還有些價值的話,作者不敢貪天之功。同時,囿於作者個人的學識水準及資料的匱乏,不足之處定然不少,顯然,對此作者本人當承當全責。
在本叢書編輯出版過程中,結合書稿的具體情況和內容需要,以合理使用為目的,適當引用了少量圖片,對此,出版社嚴格依據《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要求註明圖片作者和出處。對於個別無法找到圖片作者和原始出處的圖片,謹在此對相關人員一併表示謝意。
2012年10月於北京先曉胡同10號

序言

東北是我國重要的邊疆地區之一。它所處地理位置獨特,與中原相距最近;地域遼闊,南北貫通,無門庭之限;生態資源豐富,可耕可牧可漁可獵。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漁獵及農耕諸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園,相互角逐的舞台。
東北地區的肥土沃野,培育出一代代強族,不斷崛起,雄飛中原,如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洲等,先後占有北方半壁,或一統天下。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東北長久處於戰略地位,不斷給中原王朝以強大影響,甚至決定其盛衰或興亡。
東北之重要,朝鮮李氏王朝中有識之士作出這樣的評論:“天下安危常系遼野:遼野安,則海內風塵不動;遼野一擾,則天下金鼓互鳴……此所以為中國必爭之地,而殫天下之力守之,然後天下可安也”(《遼東大野記》)。
中國人感同身受,也作出了同樣的判斷。明朝鎮守遼東的巡撫王之浩說:“遼……中國得之,則足以制胡;胡得之,亦足以抗中國。故其離合實關乎中國之盛衰”(《全遼志·序》)。
所謂“遼”“遼野”,確指遼東,相當今之遼寧省境。在清以前,東北還沒有一個整體性的統一名稱,只有遼東為歷代所通用,或指為行政區劃,或用為地區名稱。在遼東以外,即今吉林、黑龍江兩省,除少數民族建立政權,有過短暫的行政區劃名稱,並無一個與遼東並列的通用名稱。故上述引文中的“遼”,亦泛指東北。古人洞察東北的戰略價值,其識見當不在今人之下。
至清,尤重東北,更遠勝歷代。東北為清朝的發祥地,還是滿洲及其先世的古老故鄉。清朝視東北為其“根本之地”,而盛京則是“重中之重”。清入關後,設盛京為陪都,並開始在東北區劃設治。先於盛京設將軍衙門,幾度更名,最終定為鎮守盛京等處將軍衙門;順治十年(1653年),再設寧古塔昂幫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稱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十五年(1676年)將軍徙駐吉林烏拉(今吉林市),不久改為吉林等處將軍衙門。吉林之名,沿用至今。黑龍江地區尚未設治,歸於吉林將軍衙門管轄。30餘年後,遲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為反擊沙俄入侵,正式設黑龍江等處將軍衙門,標誌清在東北基本完成行政設治。一改歷代在此兩個地區所行的羈縻之策,正式派將軍、設首府,駐八旗,收賦稅,納入到國家行政管理體制,在中國編年史上,第一次真正實現了中央王朝對盛京、吉林、黑龍江地區即東北的完全統一。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東北三將軍衙門改設行省,比同內地,以東三省總督統轄。從而完成了管理體制與內地“一體化”的歷史變革。
比較歷代統治東北,唯清代統治最長久,以其完善的管理體制,實行一系列治邊措施,推動並加速了東北社會的變遷。特別是近代以來,東北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領先於諸邊疆,成為最富庶的邊疆地區。不言而喻,清代東北二百多年中所發生的變化,無不與一代代東北三將軍的有效管理及其實踐息息相關。這就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即以東北三將軍為研究對象,展開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用以闡述有清一代東北歷史與文化演變的歷史進程,有助於揭示東北地區的歷史真相。
東北地方史學者對東北史的研究已經作出了顯著的成績,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對東北三將軍的研究尚未啟動。在東北三將軍衙門存續的二百二十多年中(最早建將軍衙門的盛京將軍已達二百五十多年),任此職位的將軍幾近400人。除個案研究,尚缺乏“群體性”研究。例如,將這些將軍們的生平事跡寫成傳記,即是其中之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的學者們捷足先登,率先包攬有清一代120多位黑龍江將軍,編纂《清代黑龍江將軍叢書》,打開此項研究的新局面,開了一個好頭,足以起到示範作用。
在東北三將軍中,黑龍江將軍居於特殊地位。首先,黑龍江將軍所轄之地,與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相距遙遠。無論是遠古,還是清以前,無論是清代與沙俄劃界前,還是劃界後,黑龍江流域都被稱為我國東北的“極邊”之地。古代交通不便,鞭長莫及,一旦發生不測之事,難以迅速得到中央王朝的指令,如需支援,也難以迅速到達。這使黑龍江將軍之處事,較之盛京、吉林兩將軍更難。其次,這裡自然條件雖說資源豐富,但氣候更嚴酷,冬季漫長而寒冷,生存條件遠不如盛京與吉林兩地區優越。以致地廣人稀,除遊牧、漁獵等少數民族外,長期以來,漢人少見。這又使黑龍江將軍為政之難,又難於盛京與吉林兩將軍。第三,更難更具危險性的是與沙俄為界,直面野蠻、貪婪,也更具侵略性的沙俄,其處境遠比盛京與吉林兩將軍更嚴峻。與沙俄分界,是在沙俄入侵我國東北黑龍江地區之後,清軍首度激戰雅克薩,才迫使沙俄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與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是為中國歷史上首次與毗鄰的國家劃分邊界。自此,黑龍江遂成為名副其實的邊防重地,在此任職的一代代將軍們也置身於邊防最前線,負有守土之責,亦比盛京、吉林兩地區的將軍更重;辦理外交、解決與俄的各種邊務問題,又多了一份重要職責。
顯而易見,研究黑龍江歷任將軍們的實踐活動,其內容尤為豐富,特別是在抗擊沙俄一次次入侵的鬥爭中,更見英雄本色。如,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軍反擊沙俄侵占我國的雅克薩,建樹功勳;至近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當沙俄大舉進攻,壽山將軍組織軍民奮起抵抗。在兵敗之後,憤然自臥棺材,吞金自殺殉國,死得十分慘烈。他們中,還有一些將軍為治邊、開發邊疆作出了顯著的業績,因而推動黑龍江地區的經濟向前發展。當然,並非個個將軍皆英雄,實際上,也有庸懦之人,亦有不廉不清之輩。如同其他群體一樣,黑龍江將軍群體,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們的將軍生涯,各種實踐活動,都在《叢書》的各個將軍的傳記中得到了充分的評述。認真總吉他們治理邊疆的正反兩個方面經驗教訓,充分認識他們的品質作風,對於當代人,確有參考與借鑑的重要價值。
這部《叢書》,較為翔實地展示了各個將軍在黑龍江的歷史活動,如把他們各自在黑龍江的歷史相互銜接起來,就組成了一部清代黑龍江地區的全史。若想了解該地區的歷史,或想了解每位將軍的生平事跡,這部叢書值得一讀。同時,它也為史學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龍江地區史提供了新思路。
黑龍江齊齊哈爾地方歷史學者首次編纂這部大型人物傳系列,頗具創新的學術意義。但這僅僅是開始,有待於展開深層次的學術研究,給予每位將軍以準確的歷史定位,給予他們以中肯的評價。若想達到這一目標,進一步深入挖掘史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將軍們在黑龍江任職,他們向朝廷的奏疏必然不少。除了《清實錄》略有記錄,大都保存在黑龍江省檔案館與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無疑,這些難以計數的檔案,是研究黑龍江將軍的重要的史料來源。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期待齊齊哈爾地方史學者繼續努力,為地方文化的發展作出多方面的貢獻。
叢書編纂成功,可喜可賀。是為序。
2011.6.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