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特普欽傳

《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特普欽傳》較為翔實地展示了各個將軍在黑龍江的歷史活動,如把他們各自在黑龍江的歷史相互銜接起來,就組成了一部清代黑龍江地區的全史。若想了解該地區的歷史,或想了解每位將軍的生平事跡,這部叢書值得一讀。同時,它也為史學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龍江地區史提供了新思路。

基本介紹

  • 書名: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特普欽傳
  •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頁數:137頁
  • 開本:16
  • 定價:29.00
  • 作者:李皛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166788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特普欽傳》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圖書《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之一。

圖書目錄

第一章棄文就武久歷戎行
一、科場受挫,投身軍旅
二、初涉疆場,東渡台灣
三、中年困頓,心灰意冷
四、時來運轉,領兵入關
五、鏖戰畿輔,趙北燕南
六、勸辦捐輸,沙場生還
七、調任旅順,再獲升遷
第二章臨危受命攝篆北稿
一、虎狼沙俄,慾壑難填
二、奕山無能,喪權辱國
三、得寸進尺,染指吉林
四、抗俄禦侮,重任在肩
五、殫精竭慮,良策難謀
六、抵制勘界,針鋒相對
七、抵抗侵略,未雨綢繆
八、有心禦侮,無力回天
第三章不畏強俄力爭主權(上)
一、赴任江省,初會敵酋
二、豺狼秉性,狡詐多疑
三、話不投機,與虎謀皮
四、堅持立場,力爭北岸
五、卡倫存廢,事關主權
六、興辦團練,禦敵有方
七、各族兒女,共保家國
八、眾志成城,懾敵膽魄
九、暗流洶湧,早作提防
十、京師失守,國土淪喪
第四章不畏強俄力爭主權(下)
一、新約既立,改弦更張
二、明槍暗箭,應對有方
三、鐵面無私,整頓邊防
四、據理力爭,面斥俄夷
五、打擊越境,寸土必爭
六、反對通商,洞悉奸謀
七、內憂外患,軍務操勞
八、八年抗俄,成敗榮辱
第五章倡醒屯懇澤遺後世
一、東北封禁,貽害百年
二、強敵壓境,衛國實邊
三、財政虧空,亟待開源
四、放墾呼蘭,為天下先
五、設定民署,江省首創
六、紛爭亂世,保境安民
七、澤遺後世,利在千秋
第六章家國疲敝獨木難支
一、親長多故,人生不幸
二、因病去職,安享晚年
三、蓋棺論定,瑕不掩瑜
附錄
特普欽年譜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筆者在接到本書的寫作任務之前,對清代黑龍江將軍特普欽的生平事跡可以說是幾近於一無所知,因此本書的寫作過程對於筆者而言首先是一個學習過程。經過數個月的查找相關文獻檔案,閱讀中外學者的相關論著,從中遴選史料,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並在具體寫作中將這些內容串聯起來,隨著書稿的完成,特普欽這個人物的形象也在筆者心目中生動而飽滿地樹立起來,與此同時中國近代東北疆域史上一段至關重要的歷史時期也更加清晰完整地呈現在筆者眼前。晚清的歷史無疑是黑暗屈辱的歷史,看到西方列強肆無忌憚地侵略屠殺,巧取豪奪,無不令人怒髮衝冠,拍案而起,進而切齒憤恨於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賣國求榮。但在充分地了解歷史細節之後,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地扼腕嘆息。面對與西方世界在實力上全方位的巨大差距,面對名為資本主義的歷史怪獸,晚清的中國政府和全體中國人所面臨的局勢是絕望的。清王朝中世紀的武裝在工業化民族國家的近代軍隊面前不堪一擊,戰爭的勝負在開始前就已注定。而近年來頗為流行的所謂接受西方世界的規則就能避免遭到奴役與屠殺的命運的觀點更是可悲的夢囈。弱肉強食是資本主義唯一的規則,只要看看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相互之間驅虎吞狼的慘烈戰爭,看看這些“文明人”彼此間登峰造極的奴役和屠殺,就知道這種幻想有多么可笑。掙扎於時代洪流中的晚清中國人,特別是政治、文化精英,必然能深切地感受到無力掌握自身命運的絕望,這其中就包含了無數像特普欽這樣的清朝官員。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有的人心灰意冷,隨波逐流,明哲保身,最終難逃歷史的罵名。有的人挺劍而起,孤注一擲,以死報國,卻無法挽救國家民族於危亡。也有的人如特普欽一般,忍辱負重,盡忠職守,全心全意試圖為垂死的清王朝找到一條活路。在後知後覺的今人看來,他們的見識未免淺薄粗陋,能力也難以滿足時代的要求,目標更是注定無法實現的。然而中國這艘巨輪最終能衝出近代歷史的驚濤駭浪,雖然遭受重創卻倖免於沒頂之災,不能不說這些人有很大的功勞。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寶貴的堅韌品格,正是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災難而能至今屹立的秘訣。今天,穆拉維約夫以及其他千千萬萬兇殘野蠻的西方征服者在他們的祖國依然受到萬眾敬仰,而中國眾多堅韌不屈的保衛者卻仍未能為大眾廣為知曉,想到這裡,筆者寫作本書也增添了一絲使命感。西方列強的罪行無復多言,暴得者必暴亡,強梁者不久長,帝國迷夢,一枕黃粱。惟願近代以來力挽狂瀾,拯救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於幾成必然之滅亡命運之中的無數仁人志士永垂不朽,萬古流芳。
在本叢書編輯出版過程中,結合書稿的具體情況和內容需要,以合理使用為目的,適當引用了少量圖片,對此,出版社嚴格依據《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要求註明圖片作者和出處。對於個別無法找到圖片作者和原始出處的圖片,謹在此對相關人員一併表示謝意。

序言

東北是我國重要的邊疆地區之一。它所處地理位置獨特,與中原相距最近;地域遼闊,南北貫通,無門庭之限;生態資源豐富,可耕可牧可漁可獵。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漁獵及農耕諸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園,相互角逐的舞台。
東北地區的肥土沃野,培育出一代代強族,不斷崛起,雄飛中原,如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洲等,先後占有北方半壁,或一統天下。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東北長久處於戰略地位,不斷給中原王朝以強大影響,甚至決定其盛衰或興亡。
東北之重要,朝鮮李氏王朝中有識之士作出這樣的評論:“天下安危常系遼野:遼野安,則海內風塵不動;遼野一擾,則天下金鼓互鳴……此所以為中國必爭之地,而殫天下之力守之,然後天下可安也”(《遼東大野記》)。
中國人感同身受,也作出了同樣的判斷。明朝鎮守遼東的巡撫王之浩說:“遼……中國得之,則足以制胡;胡得之,亦足以抗中國。故其離合實關乎中國之盛衰”(《全遼志·序》)。
所謂“遼”“遼野”,確指遼東,相當今之遼寧省境。在清以前,東北還沒有一個整體性的統一名稱,只有遼東為歷代所通用,或指為行政區劃,或用為地區名稱。在遼東以外,即今吉林、黑龍江兩省,除少數民族建立政權,有過短暫的行政區劃名稱,並無一個與遼東並列的通用名稱。故上述引文中的“遼”,亦泛指東北。古人洞察東北的戰略價值,其識見當不在今人之下。
至清,尤重東北,更遠勝歷代。東北為清朝的發祥地,還是滿洲及其先世的古老故鄉。清朝視東北為其“根本之地”,而盛京則是“重中之重”。清入關後,設盛京為陪都,並開始在東北區劃設治。先於盛京設將軍衙門,幾度更名,最終定為鎮守盛京等處將軍衙門;順治十年(1653年),再設寧古塔昂幫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稱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十五年(1676年)將軍徙駐吉林烏拉(今吉林市),不久改為吉林等處將軍衙門。吉林之名,沿用至今。黑龍江地區尚未設治,歸於吉林將軍衙門管轄。30餘年後,遲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為反擊沙俄入侵,正式設黑龍江等處將軍衙門,標誌清在東北基本完成行政設治。一改歷代在此兩個地區所行的羈縻之策,正式派將軍、設首府,駐八旗,收賦稅,納入到國家行政管理體制,在中國編年史上,第一次真正實現了中央王朝對盛京、吉林、黑龍江地區即東北的完全統一。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東北三將軍衙門改設行省,比同內地,以東三省總督統轄。從而完成了管理體制與內地“一體化”的歷史變革。
比較歷代統治東北,唯清代統治最長久,以其完善的管理體制,實行一系列治邊措施,推動並加速了東北社會的變遷。特別是近代以來,東北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領先於諸邊疆,成為最富庶的邊疆地區。不言而喻,清代東北二百多年中所發生的變化,無不與一代代東北三將軍的有效管理及其實踐息息相關。這就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即以東北三將軍為研究對象,展開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用以闡述有清一代東北歷史與文化演變的歷史進程,有助於揭示東北地區的歷史真相。
東北地方史學者對東北史的研究已經作出了顯著的成績,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對東北三將軍的研究尚未啟動。在東北三將軍衙門存續的二百二十多年中(最早建將軍衙門的盛京將軍已達二百五十多年),任此職位的將軍幾近400人。除個案研究,尚缺乏“群體性”研究。例如,將這些將軍們的生平事跡寫成傳記,即是其中之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的學者們捷足先登,率先包攬有清一代120多位黑龍江將軍,編纂《清代黑龍江將軍叢書》,打開此項研究的新局面,開了一個好頭,足以起到示範作用。
在東北三將軍中,黑龍江將軍居於特殊地位。首先,黑龍江將軍所轄之地,與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相距遙遠。無論是遠古,還是清以前,無論是清代與沙俄劃界前,還是劃界後,黑龍江流域都被稱為我國東北的“極邊”之地。古代交通不便,鞭長莫及,一旦發生不測之事,難以迅速得到中央王朝的指令,如需支援,也難以迅速到達。這使黑龍江將軍之處事,較之盛京、吉林兩將軍更難。其次,這裡自然條件雖說資源豐富,但氣候更嚴酷,冬季漫長而寒冷,生存條件遠不如盛京與吉林兩地區優越。以致地廣人稀,除遊牧、漁獵等少數民族外,長期以來,漢人少見。這又使黑龍江將軍為政之難,又難於盛京與吉林兩將軍。第三,更難更具危險性的是與沙俄為界,直面野蠻、貪婪,也更具侵略性的沙俄,其處境遠比盛京與吉林兩將軍更嚴峻。與沙俄分界,是在沙俄入侵我國東北黑龍江地區之後,清軍首度激戰雅克薩,才迫使沙俄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與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是為中國歷史上首次與毗鄰的國家劃分邊界。自此,黑龍江遂成為名副其實的邊防重地,在此任職的一代代將軍們也置身於邊防最前線,負有守土之責,亦比盛京、吉林兩地區的將軍更重;辦理外交、解決與俄的各種邊務問題,又多了一份重要職責。
顯而易見,研究黑龍江歷任將軍們的實踐活動,其內容尤為豐富,特別是在抗擊沙俄一次次入侵的鬥爭中,更見英雄本色。如,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軍反擊沙俄侵占我國的雅克薩,建樹功勳;至近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當沙俄大舉進攻,壽山將軍組織軍民奮起抵抗。在兵敗之後,憤然自臥棺材,吞金自殺殉國,死得十分慘烈。他們中,還有一些將軍為治邊、開發邊疆作出了顯著的業績,因而推動黑龍江地區的經濟向前發展。當然,並非個個將軍皆英雄,實際上,也有庸懦之人,亦有不廉不清之輩。如同其他群體一樣,黑龍江將軍群體,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們的將軍生涯,各種實踐活動,都在《叢書》的各個將軍的傳記中得到了充分的評述。認真總吉他們治理邊疆的正反兩個方面經驗教訓,充分認識他們的品質作風,對於當代人,確有參考與借鑑的重要價值。
這部《叢書》,較為翔實地展示了各個將軍在黑龍江的歷史活動,如把他們各自在黑龍江的歷史相互銜接起來,就組成了一部清代黑龍江地區的全史。若想了解該地區的歷史,或想了解每位將軍的生平事跡,這部叢書值得一讀。同時,它也為史學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龍江地區史提供了新思路。
黑龍江齊齊哈爾地方歷史學者首次編纂這部大型人物傳系列,頗具創新的學術意義。但這僅僅是開始,有待於展開深層次的學術研究,給予每位將軍以準確的歷史定位,給予他們以中肯的評價。若想達到這一目標,進一步深入挖掘史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將軍們在黑龍江任職,他們向朝廷的奏疏必然不少。除了《清實錄》略有記錄,大都保存在黑龍江省檔案館與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無疑,這些難以計數的檔案,是研究黑龍江將軍的重要的史料來源。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期待齊齊哈爾地方史學者繼續努力,為地方文化的發展作出多方面的貢獻。
叢書編纂成功,可喜可賀。是為序。
戴逸
2011.6.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