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研究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研究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研究》是馮利華創作的文學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6月。

該書以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民間因素為切入角度,注重巨觀總結與微觀考證,結合民間思想觀念、社會文化,系統研究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突出對其平民文學特質的探討。作者認為,《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與文人原創作品有較大的區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思想、歷史文化、民間觀念,適應民間的審美需求與價值取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研究
  • 作者:馮利華
  • 首版時間:2016年6月
  • 字數:26萬字
  • 類別:文學研究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除緒論、結語外,共五章。第一章從“公案”概念的來源出發,勾勒古代純公案小說的產生、發展,明確其定義,進而對公案俠義小說概念進行界定,明確其內涵與外延。第二章結合史傳敘事之施世綸包拯彭鵬,探討民間文藝對《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故事建構的重要作用,分析清代公案俠義小說成書與繁榮的民間因素。第三章論述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思想主題,從創作與接受兩個層面深入探討,揭示《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思想主題的自然形成,是民間道德價值取向的“集體無意識”,反映民間對社會主流道德的自覺認同。第四章論述《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塑造的皇帝、清官、俠客形象,分析其形象的社會文化內涵及所反映的民間觀念。第五章則通過分析清代公案俠義小說與文人原創的近現代偵探小說、武俠小說之區別,論述《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與近現代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的關係。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與公案小說之別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對象和目的
三、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研究現狀
四、本書的研究角度
第一節 概念界定
一、中國古代之公案小說
二、公案俠義小說的內涵與外延
第二節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主要作品的流傳版本
一、《施公案》
二、《三俠五義》
三、《彭公案》
第二章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成書與繁榮的民間因素
第三章 思想主題論:民間對社會正統道德的自覺認知
第一節 史傳敘事中的施公、包公、彭公故事
一、史傳敘事之施公故事
二、史傳敘事之包公故事
三、史傳敘事中的彭公故事
第二節 公案俠義小說故事的民間建構——以《三俠五義》為例
一、宋代民間的包公故事
二、元代流傳的包公故事
三、明代的包公故事
四、包公案的集大成者——《三俠五義》
第三節 公案俠義小說繁榮的民間因素
一、民間文藝對公案俠義故事的傳播、發展
二、民間的普遍喜好促成公案俠義小說的繁榮
第一節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思想傾向
一、正統道德倫理內涵
二、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思想主題
三、“逆浪說”的時代局限性
第二節 民間對正統道德的自覺認知
一、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 “載道”
二、民間對社會本體道德的自覺認同
第四章 人物形象論:民間觀念中的皇帝、清官、俠士
第五章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與近現代偵探小說、武俠小說
第一節 開明和善、以民為本的皇帝形象
一、歷史上的宋仁宗、康熙帝:仁德英明之君
二、清代公案俠義小說之皇帝形象特徵
三、仁德皇帝形象的成因:民間觀念與社會文化
第二節 清正廉明、恤民愛民的清官形象
一、清代公案俠義小說中清官的共同特徵
二、清官形象成因:民間觀念與社會文化
第三節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之俠士形象
一、俠士形象的平民色彩
二、俠客形象的社會文化成因
第一節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與近現代偵探小說
一、近現代偵探小說的產生
二、公案俠義小說對近現代偵探小說的影響
三、近現代偵探小說對公案俠義小說的超越
第二節 近現代偵探小說、武俠小說與清代公案俠義小說之根本區別
結語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清代公案俠義小說是在長期的民間流傳中,經過大眾口耳相傳,集體加工、渲染而成。它與文人原創作品有較大的區別。作為平民文學,它適應民間的審美需求與價值取向。《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等貼近平民生活領域,表現世俗人生。其主要故事情節經由民間傳說發展而來,以查案、斷案與俠義結合的方式,揭露出各類社會矛盾,展示出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包公、施公、彭公從現實走進藝術,從歷史人物走向民間生活,成為廣大勞動人民的共同心理寄託,反映中國古代專制社會末期對公正社會和安寧生活的“集體無意識”訴求。包拯、施公、彭公等,在民間清官故事的流傳中,逐漸突出,成為社會公眾人物,受民眾敬仰,這是民間清官期盼心理長期積澱的結果。與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相異,公案俠義小說敘述清官與俠客聯手,為國為民,懲奸除惡,反映民間對伸張社會正義的期盼,蘊含著下層人民的國家觀念、社會觀念、倫理觀念與法制觀念。
該書認為,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思想傾向於維護社會倫理、法制,塑造出生動的皇帝、清官、俠士群體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思想、歷史文化、民間觀念。它們既滿足普通接受者的審美需求,又反映他們的是非觀念與對社會公正的期盼,是文學更加人性化的體現。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對後世文學有一定的影響意義。近現代偵探小說以彰顯社會正義為主題,而武俠小說中展示俠客們的大仁大義風範,所描寫的善惡昭彰、邪不勝正的大團圓結局,皆是受公案俠義小說的影響而成。至當代,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的相關故事仍在民間廣泛流傳。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7年,該書獲第十二屆四川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清代公案俠義小說研究》
2016年6月
四川大學出版社
978-7-5614-9634-3

作者簡介

馮利華,女,漢族,1976年生,四川內江人,中共黨員,文學博士,副教授。1996年考入四川師範學院(現西華師範大學)中文系,2000年7月到內江二中任教;2004年考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先秦兩漢文學;2007年獲碩士學位且通過四川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研究元明清文學,2010年獲博士學位。現為內江師範學院文學院教師、“國培”項目首席專家,承擔《明清小說研究》《中國古代文學》《語文設計與教學》《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等課程的教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