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淺間級裝甲巡洋艦
- 外文名:あさまがたそうこうじゅんようかん
- 時間:1897年
- 設計:Sir Phillip Watts
- 國家:日本
- 數量:兩艘
發展沿革,建造緣由,建造列表,時間表,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淺間,常磐,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淺間級裝甲巡洋艦是根據日本六六艦隊計畫中的1897年第一期擴張計畫向英國訂購建造的。
建造列表
本級艦共兩艘,分別是淺間,常磐。
時間表
淺間
淺間艦1896年11月12日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公司的Whitworth工廠開工建造,1898年3月22日下水,1899年3月18日建成。5月17日回到日本橫須賀。
該艦殘存至二戰結束。1945年11月30日除籍後被拖航至日立造船因島工場。1946年8月開始拆解,1947年3月解體完畢。
常磐
常磐艦1897年1月6日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公司的Whitworth工廠開工建造,10月18日被命名為“常磐”。1898年7月6日下水,1899年5月18日建成。7月16日回到橫須賀。
1945年8月9日在大湊港遭到美機轟炸,雖然連遭四發直擊彈和四發近失彈竟然未沉沒,只是為了避免艦體浸水而自行擱沉於大湊港的葦崎東方海岸。11月30日除籍。1946年4-5月被打撈出水,8-10月在函館的大湊造船所解體。
技術特點
該級艦由英國著名的造船工程師菲利普。沃茨爵士(Sir Phillip Watts)設計,是日本海軍擁有的第一種裝甲巡洋艦,在當時,無論外觀還是內在均堪稱優雅協調和均衡的裝甲巡洋艦,備受世人矚目。也是當時英國自己都沒有的重炮裝甲巡洋艦。
水線部位主裝甲帶厚達7英寸,長86.6米,吃水2.15米;劃分了更多的水密隔艙,分32個水密區,163間水密艙。此外還裝備了雙聯裝203mm主炮和眾多速射炮,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性能首屈一指的巡洋艦。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 9700噸 |
尺寸 | 134.72米(全長)/20.45米(寬)/7.43米(吃水) |
航速 | 21.5節 |
動力 | 2台直立式三段鼓脹往復式蒸汽機,12座燃煤鍋爐,18000馬力 |
主火力 | 2座雙聯裝阿姆斯特朗式203毫米L/45炮 |
副火力 | 14座單裝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L/40速射炮,12座單裝阿姆斯特朗式76毫米L/40速射炮,7座單裝47毫米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 |
魚雷發射管 | 水上457毫米×1,水下457毫米×4 |
裝甲防護 | 舷側180毫米,甲板50毫米,炮塔152毫米,司令塔356毫米 |
服役事件
淺間
淺間艦1896年11月12日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公司的Whitworth工廠開工建造,1898年3月22日下水,1899年3月18日建成。5月17日回到日本橫須賀。
自1900年4月30日在神戶舉行的大演習閱艦典禮開始,1903年,1905年,1908年連續四次擔任天皇座艦。1900年6月18日被被編入常備艦隊,擔任旗艦。8月22日被派往中國大沽,參加鎮壓中國義和團的行動。1902年3月17日作為常備艦隊司令官伊集院五郎少將的旗艦被派往英國參加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
日俄戰爭中和吾妻,八雲,磐手,常磐,出雲被編入第2艦隊,和第2戰隊參加了仁川海戰、黃海海戰和對馬海戰。在仁川海岸擊沉了俄國巡洋艦瓦良格號(Varyag)。其中在對馬海戰中被俄艦302mm炮彈擊中艦尾的艦長室和艦橋操舵室。1914年9月14日被編入第一南遣艦隊參加爭奪南洋諸島的作戰。後被編入遣美支隊艦隊,遠赴美洲作戰。1915年1月31日在墨西哥灣觸礁擱淺。5月8日13時在常磐艦和工作船關東號的協助下出險,而後駛入中立的加拿大緊急修理,12月18日依靠自身動力返回橫須賀。戰後多次與磐手艦組成練習艦隊擔任海軍學員的遠航任務。
1921年9月1日艦級變更為一等海防艦。1931年5月30日艦級又變更為海防艦。6月6日在吳海軍工廠增設了87式方位測定儀。1933年在吳海軍工廠加裝了3年式40mm高射炮。1935年2月20日與出雲艦組成練習艦隊,搭載海軍學校的學員進行遠洋航海。10月14日在駛往吳港的途中在倉橋島南端的來島水道(近廣島縣白石燈塔)水域觸礁,嚴重受損。此後,該艦成為吳海兵團的練習艦,主炮被撤去,在第1主炮塔和煙囪的位置各增設了1門6mm高射機槍。1942年7月1日被列為練習特務艦。1944年被拖航至山口縣下關港外六連島,作為住宿艦使用。
該艦殘存至二戰結束。1945年11月30日除籍後被拖航至日立造船因島工場。1946年8月開始拆解,1947年3月解體完畢。
常磐
常磐艦1897年1月6日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公司的Whitworth工廠開工建造,10月18日被命名為“常磐”。1898年7月6日下水,1899年5月18日建成。7月16日回到橫須賀。
1900年5月20日成為常備艦隊的旗艦。6月19日被派往中國大沽,鎮壓義和團運動。
日俄戰爭時此艦與5艘僚艦被編入上村彥之丞中將率領的第二艦隊第2戰隊作戰,參加了蔚山海戰,擊潰了俄國海參崴艦隊,對馬海戰中攻擊俄國主力艦隊。
1914年與磐手,八雲被編入第4艦隊第4戰隊,參加了青島方面的作戰,後編入第一艦隊第3戰隊,從事日本至上海航線的護航任務。此後又遠赴美西海岸執行警備任務。1917年起作為練習艦,與八雲艦一起,搭載海軍學校的學員進行遠洋航海。
1921年9月1日艦級變更為一等海防艦。1922年9月30日,開始接受敷設艦的改裝。將後部主炮塔撤去,加裝水雷庫,共可搭載5號水雷200枚。1926年11月改造工程完畢。1927年8月1日9時39分在大分縣佐伯灣的一次水雷布放演習中,右舷中央的1顆水雷突然發生了爆炸,9時41分,附近的2顆水雷又被誘爆。這次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28人受傷。該艦滅火後駛往佐世保修理。
1932年1月趕赴上海,參加1.28事變的作戰。1933年被編入第1遣外艦隊赴中國華北,擔任警備任務。隨著戰局逼緊,大規模整修後此艦再度編入艦隊,1940年被列為敷設艦兼防備設施訓練艦,與輕巡洋艦多摩組成了第四艦隊第18戰隊,出任南洋防備任務,至特魯克島一帶執行任務。
1941年9月4日與津輕,常磐,沖島艦編入第4艦隊第19戰隊,在東中國海水域執行布雷任務。1942年2月1日,美國艦載機首次攻擊馬紹爾群島的夸賈林島,當時停泊於該地的常磐立即以76毫米炮與機關槍應戰,擊退美機,但此艦也被攻擊而受創,返回本土修理。5月1日成為佐世保鎮守府的警備艦,在大湊一帶擔任警戒任務。
1945年8月9日在大湊港遭到美機轟炸,雖然連遭四發直擊彈和四發近失彈竟然未沉沒,只是為了避免艦體浸水而自行擱沉於大湊港的葦崎東方海岸。11月30日除籍。1946年4-5月被打撈出水,8-10月在函館的大湊造船所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