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叉尾魚回又稱溝鯰美洲鯰,是大型淡水魚類之一。
技術總結
在市場上頗具競爭力,現已成為我國當前水產名優品種重點開發對象之一。近年來,各地都選擇條件較好的魚塘進行引種試養,獲得成功的已有不少報導,但魚塘條件較差的淺漏水塘,如何進行養殖斑點叉尾魚回,目前尚未見有報導。為了探討淺漏水塘養殖斑點叉尾的高產技術,我們於2000年4月下旬在1口2000m2的淺漏水塘中進行了試驗,塘底為沙質,保水性差,魚塘平均水深為0.8m,投放15cm左右長的大規格斑點叉尾魚回魚種,經過6 個多月的養殖,平均產量385kg/677m2,利潤為1925元/667m2。試驗結果表明, 淺漏水塘養殖斑點叉尾魚回仍可獲得高產高效。現將其技術總結如下:
一、清塘施肥 魚种放養前10-15天,乾法清塘,每667m2用生石灰60-80kg 或氯製劑13公斤;帶水清塘,水深1m時,每667m2用生石灰150kg或氯製劑20公斤,殺滅病菌及野雜魚類。同時,每667m2投放優質腐熟糞肥1200-1500kg,並三犁三耙,以增加保水性能。
二、魚種投放 淺漏水塘養殖斑點叉尾魚回, 為了當年達到上市規格, 應投入15cm左右長的大規格越冬魚種,且要稀放,每667m2控制在700-800尾為宜。同時,每667m2混養10-15cm長的團頭魴魚種100尾、鰱魚種80尾、鱅魚種60尾,以便調節水質。
投放時間以4月下旬水溫在15℃左右為宜。所有魚種下塘前均用20ppm高錳酸鉀或3%-5%食鹽水浸洗5-10分鐘。
投放時間以4月下旬水溫在15℃左右為宜。所有魚種下塘前均用20ppm高錳酸鉀或3%-5%食鹽水浸洗5-10分鐘。
三、餌料投餵 斑點叉尾魚回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餌料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天然餌料為輔。配合餌料的粗蛋白質含量為30%-34%,主要原料為進口魚粉、蠶蛹、枯餅、麥麩、玉米、米糠、礦物質添加劑、維生素添加劑等。最好採取配合顆粒料,顆粒粒徑以5mm為佳。在魚塘一側設定投餌台一個,定點投餵。 投餵開始時,用口哨訓練使魚形成條件反射攝食。每天投餵2次,上午9-10時和下午5-6時各一次,日投餌率:5-6月份為3%,7-8月份為4%-8%,9-10月份為2%-3 %。投餵採取手撒法,並掌握“慢、快、慢”的節奏,即開始時慢投,魚群集中搶食時快投,接近吃飽、搶食速度減慢時慢投。同時,還應根據天氣變化、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投餌量。
四、水質調控 一是觀察魚塘滲漏水程度,通常水位每下降5-10cm時及時補水注入,始終保持水位的相對穩定,以保證魚類有足夠的水體空間。二是每月潑灑1-2次生石灰,每667m2放15-20kg。三是根據水色的變化,合理地追肥,每次每667m2施放腐熟豬糞100-150kg。四是在夏天,魚塘投放水浮蓮等水生植物, 約占水面的30%,既可遮蔭防高溫,又可減少水中有機物負荷。五是適時開增氧機,一般陰天早晨開,連綿雨天半夜開,魚有浮頭徵兆立即開。通過以上措施,可使整個養殖過程中塘水保持茶綠色,透明度為30cm以上,水質清爽。
五、疾病防治 斑點叉尾魚回在淺漏水塘中養殖疾病較多,危害也較大。因此,加強疾病的防治工作相當重要。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除做好經常保持魚塘環境衛生,加強水質調控,不投餵變質餌料,如一旦發病要及時進行藥物防治。腸道敗血症,可採用每100kg餌料加180g土黴素連續投餵7-10天,同時用2-3g/m3高錳酸鉀全塘潑灑;細菌性料鰓病,可採用0.03g/m3呋喃唑酮全塘潑灑。
(本文已被瀏覽 1485 次)
(本文已被瀏覽 148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