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層曝氣

淺層曝氣池水深為3~4m,以淺者為好。深寬比在1.0-1.3之間,供氣量為30~40 m/3(水)·h,風壓lOkPa左右,動力效率可達1.8-2.6kg02/kW·h。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淺層曝氣
  • 外文名:無
  • 時間:1953年
  • 作者:派斯維爾
1953年,派斯維爾(Pasveer)曾計算並測定氧在10℃靜止水中的傳遞特性。他發現了氣泡形成和破裂瞬間的氧傳遞速率最大的特點。在水的淺層處用大量空氣進行曝氣,就可獲得較高的氧傳遞速率。為了使液流保持一定的環流速率,將空氣擴散器分布在曝氣池相當部分的寬度上,並設一條縱牆,將水池分為二部分,迫使曝氣時液體形成環流。 根據聯邦德國埃姆歇實驗站的測定結果,深度與單位能量吸氧率的關係見。因而擴散器的深度放置在水面以下0.6~0.8m範圍為宜,此時與常規深度的曝氣池相比,可以節省動力費用。此外,由於風壓減小,風量增加,可以用一般的離心鼓風機。
淺層曝氣與一般曝氣相比,空氣量是增大,但風壓僅為一般曝氣的1/3~1/4,故電耗並不增加而略有下降。淺層池適用於中小型規模的污水廠。但由於布氣系統進行維修上的困難,沒有得到推廣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