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糾錯

混合糾錯

混合糾錯方式記作HEC(HybridErrorCorrection)是FEC和ARQ方式的結合。發端傳送具有自動糾錯同時又具有檢錯能力的碼。

原理,分類,

原理

收端收到碼後,檢查差錯情況,如果錯誤在碼的糾錯能力範圍以內,則自動糾錯,如果超過了碼的糾錯能力,但能檢測出來,則經過反饋信道請求發端重發。混合糾錯方式在實時性解碼複雜性方面是前向糾錯和檢錯重發方式的折衷,可達到較低的誤碼率較適合於環路延遲大的高速數據傳輸系統。
分組碼一般可用(n,k)表示。其中,k是每組二進制信息碼元的數目,n是編碼碼組的碼元總位數,又稱為碼組長度,簡稱碼長。n-k=r為每個碼組中的監督碼元數目。簡單地說,分組碼是對每段k位長的信息組以一定的規則增加r個監督元,組成長為n的碼字。在二進制情況下,共有2k個不同的信息組,相應地可得到2k個不同的碼字,稱為許用碼組。其餘2n-2k個碼字未被選用,稱為禁用碼組。所謂碼元距離就是兩個碼組中對應碼位上碼元不同的個數(也稱漢明距離)。碼距反映的是碼組之間的差異程度。最小碼距——碼組種任意兩個碼字之間距離的最小值即稱為最小碼距,用d0表示。最小碼距是碼的一個重要參數,它是衡量碼檢錯、糾錯能力的依據。

分類

差錯控制方式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稱為“反饋糾錯”,另一類稱為“前向糾錯”。在這兩類基礎上又派生出一種稱為“混合糾錯”。
(1)反饋糾錯
這種方式在是發信端採用某種能發現一定程度傳輸差錯的簡單編碼方法對所傳信息進行編碼,加入少量監督碼元,在接收端則根據編碼規則收到的編碼信號進行檢查,一量檢測出(發現)有錯碼時,即向發信端發出詢問的信號,要求重發。發信端收到詢問信號時,立即重發已發生傳輸差錯的那部分發信息,直到正確收到為止。所謂發現差錯是指在若干接收碼元中知道有一個或一些是錯的,但不一定知道錯誤的準確位置。圖6-1給出了“差錯控制”的示意方框圖。
(2)前向糾錯
這種方式是發信端採用某種在解碼時能糾正一定程度傳輸差錯的較複雜的編碼方法,使接收端在收到信碼中不僅能發現錯碼,還能夠糾正錯碼。在圖6-1中,除去虛線所框部分就是前向糾錯的方框示意圖。採用前向糾錯方式時,不需要反饋信道,也無需反覆重發而延誤傳輸時間,對實時傳輸有利,但是糾錯設備比較複雜。
(3)混合糾錯
混合糾錯的方式是:少量糾錯在接收端自動糾正,差錯較嚴重,超出自行糾正能力時,就向發信端發出詢問信號,要求重發。因此,“混合糾錯”是“前向糾錯”及“反饋糾錯”兩種方式的混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