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園林主要指規則式、自然式園林交錯組合,全園沒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園的主軸線和副軸線,只有全部景區、建築以中軸對稱布局,或全園沒有明顯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混合式園林採用規則式和自然式混合布局的園林,具有開朗、變化豐富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混合式園林
- 外文名:mixed garden style
- 釋義:指規則式、自然式園林交錯組合
- 內容:具備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
- 例如:廣州烈士陵園、北京中山公園
- 特點:開朗、明快、變化豐富
簡介,規則式園林,自然式園林,世界園林的發展,
簡介
一般情況下,多結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處,根據總體規劃需要安排規則式的布局。在原地形條件較複雜,具備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窪地等,結合地形規劃成自然式。類似上述兩種不同形式規劃的組合即為混合式園林。在實際中絕對的自然式或規則式是少見的。一般在園林的主要入口、廣場和主要建築物前,多採用規則式;在較大面積的供遊覽、休息的部分採用自然式。這樣可以集兩種形式的長處而避免其缺點。
混合式手法是園林規劃布局主要手法之一,它的運用同空間環境地形及功能性質要求有密切關係。園林內地勢平坦、面積不大、無甚種植基礎、功能性較強的區域常採用規則式布置,若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較多,樹木生長茂密,以游賞、休息為主的區域,則可結合自然條件進行不規則式布置,以求得曲折變化,有利於形成幽靜安謐的環境氣氛。
規則式園林
規則式園林如北京天安門廣場園林、旅大市史達林廣場園林、南京中山陵、沙市烈士陵園、江陵歷史文化名城東門風景區城標廣場園林。其特徵如下:
(1)地形地貌:平原由不同標高的水平線及平緩的平面組成;在山地、丘陵地由階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傾斜平面及石級組成,其剖面均為直線組成。
(2)水體:園林內水體的外形輪廓均為幾何形,採用整齊式駁岸,園林水景的類型以整形水池、壁泉、噴泉、整形瀑布及運河等為主。其中以大量的噴泉作為水景的主題。
(3)建築:園林內不僅個體建築採取中軸對稱均衡設計,而且建築群和大規模建築組群的布局也採取中軸對稱的均衡手法。以主要建築群和次要建築群形成的主軸和副軸系統控制全園。
(4)道路廣場:園林中的空曠地和廣場的外形輪廓為幾何形的,邊緣為建築群、綠牆、林帶或構築物所包圍,道路平面的剖面為直線或單折線組成。
(5)種植設計:園內花卉布置以圖案為主題的模紋花壇和花境為主,有時布置成大規模的花壇群,樹木配植以行列式和對稱式為主,並運用大量的綠籬以區劃和組織空間,樹木整形修剪以模擬建築體形和動物形態為主,如綠柱、綠塔、綠門、綠亭和常綠樹修剪而成的鳥獸等等。
(6)其他景物:除建築、花壇群、規則式水景和噴泉為主景以外,其餘多採用盆樹、盆花、飾瓶、雕像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為規則式,雕像位置多配置於軸線的起點、終點或交點。
自然式園林
自然式園林又稱為風景式、不規則式、山水派園林等。古典園林如北京頤和園、北海、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網師園;現代新園林如北京陶然亭公園、上海虹口魯迅公園、杭州花港觀魚公園、廣州越秀山公園。其特徵如下。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帶地形為自然起伏的和緩地形,與人工堆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結合,其斷面為和緩的曲線;在山地和丘陵地,則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築和廣場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階梯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水體:園林內水體的輪廓為自然的曲線,水岸為各種自然曲線的傾斜坡度,如有駁岸,亦多為自然的石駁岸,園林水景的類型以溪澗、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為主。以瀑布為水景主題。
(3)建築:園林內個體建築為對稱或不對稱均衡布局,全園不以軸線控制,而以構成連續序列布局的主要導遊線控制全園。
(4)道路廣場:園林中的空曠地和廣場的外形輪廓為自然形的、封閉性的空曠草地和廣場,以不對稱的建築群、土山、自然式的樹叢和林帶包圍。道路平面和剖面為自然的起伏曲折的平曲線和豎曲線組成。(5)種植設計 園林內種植不成行成列,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錯落之美。花卉布置以花叢花群為主,樹木配植以孤植樹、樹叢、樹群、樹林為主,不用規則修剪的綠籬綠牆和模紋花壇。以自然的樹叢、樹群、林帶來區劃和組織園林空間,樹木整形不作建築鳥獸等體形的模擬,以模擬自然界蒼老的大樹為主。
(6)其他景物:除建築、自然山水、植物群落為主景以外,其餘的尚採用山石、假山、樁景、盆景、雕塑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基座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於透景線集中的焦點上。
世界園林的發展
從平面布局和空間處理上看,可以將世界上所有園林劃分為三種類型,即:規則式園林、自然式園林和混合式園林。
規則式園林發展:從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古波斯、古羅馬,到古印度、古阿拉伯和古摩爾人帝國,都修建了優美華麗的規則式園林。這些園林,雖然歷經戰亂,但一直被繼承或模仿,嚴謹規則的園林風格未變。直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這種園林發展達到頂峰,形成了“法國式園林”的風格,後來延續發展成“巴洛克式園林”風格。
自然式園林發展:自然式園林也叫“風景式園林”,這種園林風格始於中國,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周朝,文王就建造了方園70里的御園“靈台、靈詔”。以後各朝的統治者都修建獨立的御園,用來養花、種果樹和飼養禽獸,同時使皇家的住宅園林化(皇宮內有御花園、花草樹木、水池、假山和廊榭等)。從漢代開始,人們受老莊學說“菲薄人為,返求自然”的影響,注重仿效自然景色,創造人工的山水樹石風景,以“回復自然”和“創造自然”。隋唐時期,園林和盆景都很洗鍊、以少勝多,突出樹石丘池的自然美。唐代以後,在園林中加進了亭台樓閣等建築物,民間也廣建私家園林。明清兩代,園林和盆景藝術達到鼎盛時期,皇族與官商富賈都熱衷於造園,認為只有園林和盆景藝術才能創造最美的境界。清代,我國建成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萬園之園”———圓明三園,它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園。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古代出現了一些造園理論的著作或記錄,如南北朝時的《世說新語》,隋朝的《東都圖記》,唐朝的《藝文類聚》(居處部),宋朝的《都城記勝》和《洛陽名園記》,明朝的《園冶》、《一家言》,清朝的《紅樓夢》等等。這些著作對於我國和外國的造園實踐,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早在漢、唐時期,中國的園林和盆景藝術深刻地影響了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又通過絲綢之路,由馬可·波羅及其他歐洲人的介紹,中國的園林風格又傳遍了歐洲,英、法、德等國都修建了不少中國式園林。
混合式園林發展:混合式園林是在公元19世紀60年代以後形成的。它是在一個園中,同時採用規則式和自然式兩種園林藝術手法來設計建造的。這種類型的園林現已被世界各國廣為採用。“回復自然”、“創造自然”是中國園林設計的指導思想。中國園林追求對大自然的理解與感受,以喚起人們對原始自然的聯想。中國園林是對大自然景觀的模擬,它與文學、繪畫有著內在的聯繫,它們之間互相影響,往往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意境和情懷;中國園林經常追求文學或繪畫中所描寫的境界,將詩情畫意變成具體的現實場景。蘇州的拙政園、西園,上海的御園,北京故宮的皇家御花園等都具有代表性。
西方式園林從人工化太強,太刻板,逐漸向“接近大自然”的方向發展。公元19世紀末,英國人埃·霍華德(E·Howard)提出建設“花園城市”的理想,並繪出設計圖。到了公元20世紀,法國大建築師勒·柯比西埃(Le·Corbusier)和美國大建築師弗·萊特(F·L·Wvight)等提出綠化城市和住宅的主張,進行庭院綠化、屋頂綠化、居室綠化、廣場和街心公園綠化、公共建築中共享空間的綠化和勞動場所的綠化,以適應現代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受到了普遍地歡迎和肯定。
在西方國家,人們越來越多地學習、研究中國園林和盆景藝術,認識到中國造園藝術的真諦,即人工仿效自然,但不刻板、造作;不是單純地模仿,而是在精神實質上吸取自然和表現大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