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徐變與收縮》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系統論述了混凝土的徐變問題,包括基本概念、影響因素、各種應力狀態下的徐變及徐變恢復以及混凝土應力鬆弛係數計算方法等。下篇系統論述了混凝土收縮問題,包括收縮變形種類、影響因素、收縮機理、以及各種混凝土的收縮與減小收縮的措施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混凝土徐變與收縮
- 類型:建築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2324053, 7512324057
- 品牌:中國電力出版社
- 作者:黃國興 惠榮炎
-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 頁數:258頁
- 開本:16
- 定價:56.00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惠榮炎,男,1934年生,安徽濉溪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6年畢業於北京水電學校,1963年獲北京水利學院函授部大學本科畢業證書。長期擔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結構材料研究所徐變專題組長,負責混凝土徐變與乾縮試驗儀器設備與試驗技術,以及各種混凝土徐變與乾縮性能等試驗研究工作,取得大量科研成果。發表論文數十篇,執筆編寫出版專著《矽粉混凝土及其套用》,與他人合作出版專著《混凝土的徐變》、《混凝土的收縮》、《大體積混凝土》等。
王秀軍,女,1961年生,北京人,高級工程師。198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職工科技大學。長期工作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結構材料研究所科研第一線,主要從事水工材料的研究和開發。承擔過多項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省部級重點研究項目,與他人合作出版專著《矽粉混凝土及其套用》。在不同的刊物及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獲電力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圖書目錄
上篇 混凝土徐變
1 基本概念
1.1 瞬時變形
1.2 基本徐變及乾燥徐變
1.3 徐變恢復
1.4 應力鬆弛
2 影響混凝土徐變的內部因素
2.1 水泥
2.2 骨料
2.3 水膠比
2.4 灰漿率
2.5 外加劑
2.6 粉煤灰
3 影響混凝土徐變的外部因素
3.1 加荷齡期
3.2 加荷應力
3.3 持荷時間
3.4 相對濕度
3.5 溫度
3.6 試件尺寸、形狀及各向異性
3.7 浸泡的介質
3.8 碳化
4 不同應力狀態下的徐變
4.1 拉伸徐變
4.2 多軸徐變
4.3 扭轉徐變
4.4 周期應力徐變
4.5 高應力徐變
4.6 橫向徐變及徐變泊松比
5 徐變恢復
5.1 基本概念
5.2 影響因素
5.3 不同應力狀態下的徐變恢復
6 徐變機理與流變模型
6.1 徐變理論
6.2 徐變假設
6.3 流變模型
7 徐變試驗儀器設備
7.1 壓縮徐變設備
7.2 拉伸徐變設備
7.3 多軸壓縮徐變設備
7.4 扭轉和彎曲徐變設備
7.5 徐變數測儀器
7.6 徐變自動化測量系統
8 常荷載作用下的徐變
8.1 徐變表達式
8.2 徐變的估算方法
8.3 從短期試驗資料預報長期徐變
9 徐變計算理論和方法
9.1 有效模量法
9.2 老化理論
9.3 彈性徐變理論
9.4 彈性老化理論
9.5 繼效流動理論
9.6 齡期調整有效模量法
9.7 徐變計算理論的比較
10 各種混凝土的徐變
10.1 水工大體積混凝土
10.2 碾壓混凝土
10.3 溜槽(面板)混凝土
10.4 泵送混凝土
10.5 膨脹混凝土
10.6 聚合物浸漬混凝土
10.7 糠醛樹脂混凝土
10.8 環氧樹脂混凝土
10.9 聚酯樹脂混凝士
11 混凝土的應力鬆弛
11.1 基本概念
11.2 鬆弛係數的計算方法
11.3 鬆弛係數與徐變係數的關係
11.4 混凝土應力鬆弛試驗設備
下篇 混凝土收縮
12 混凝土收縮變形的種類
12.1 基本概念
12.2 收縮變形的種類
12.3 濕脹變形
13 影響混凝土收縮的因素
13.1 水泥品種的影響
13.2 摻合料種類及摻量的影響
13.3 骨料品種及含量的影響
13.4 混凝土配合比的影響
13.5 外加劑種類和摻量的影響
13.6 周圍介質條件的影響
13.7 養護條件的影響
13.8 混凝土齡期的影響
13.9 結構特徵的影響
13.10 碳化作用的影響
14 收縮機理
14.1 水泥漿體的結構
14.2 乾燥收縮機理
14.3 化學收縮機理
14.4 自收縮機理
14.5 水泥石的收縮過程
15 試驗儀器設備與試驗方法
15.1 乾縮試驗室及基準值
15.2 乾縮試驗
15.3 自生體積收縮試驗
15.4 自收縮試驗
15.5 凝縮試驗
16 估算收縮的方法
16.1 收縮表達式
16.2 估算收縮的方法
16.3 從短期收縮試驗資料推斷長期收縮變形
17 各種混凝土的收縮
17.1 水工大體積全級配混凝土
17.2 碾壓混凝土
17.3 面板(溜槽)混凝土
17.4 泵送混凝土
17.5 高強混凝土
17.6 纖維混凝土
17.7 不同品種骨料混凝土乾縮的比較
18 減小收縮的措施
18.1 減小乾燥收縮的措施
18.2 減小溫度收縮的措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