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閣帖:一:羲之卷》是2019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淳化閣帖:一:羲之卷
- 作者:陸有珠
- 出版社:安徽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8月1日
- 開本:1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9889245
《淳化閣帖:一:羲之卷》是2019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淳化閣帖:一:羲之卷》是2019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淳化閣帖》是中國很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
《淳化閣帖第七卷羲之書》是2020年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淳化閣帖是中國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淳化閣帖(第7卷)王羲之書/中國歷代...
一二○八)。行筆流暢散逸,卻乏遒力。由帖文可知,羲之與來信問候者皆身體、心緒欠佳。《都下帖》末行有幾字僅存其半,參考《淳化閣帖》所刻,顯然是裁割「仁」字以下二十七字。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溫,蔡公為蔡謨,此帖作成於穆帝永和十二年(三五六)此時王羲之已辭官年餘,但仍不能忘懷朝廷戎機。
索靖流傳後世的書法作品有《出師頌》、《月儀帖》、《急就章》等。宋代著名的《淳化閣帖》也收集了索靖的墨跡《載妖帖》八行、《七月帖》四行。他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輕易推許古人。一次,他路見索靖書寫的碑石後,竟臥於碑下,朝夕摩掌,不忍離去。索靖的書法,濃淺得...
”黃庭堅評其書:“極善用筆,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誠皆渠儂胸次之罪,非學者不盡之功也。”奉勅編訂《淳化閣帖》,採擇未精,標題多有誤失。王著曾經學習王右軍(羲之)的書法,深得他 的法則,因此當了專備宋太宗諮詢書法藝術的翰林官。...
《淳化閣帖》也稱《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著名的大型法帖。該“閣帖”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出秘閣(帝王藏圖書之所)所藏曆代法書,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為10卷,摹刻在棗木板上,拓賜大臣。張芝 張芝字伯英,生年不詳,約卒於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敦煌酒泉(今甘肅...
琅琊帖,王羲之書,凡數十則,取材於《淳化閣帖》。萬曆時知府錢達道重修並翻刻了右軍書法《琅琊帖》置於王右軍祠內。琅琊帖,1卷,個人叢帖。沂水王氏刻。刻年不詳。此帖所刻皆王羲之書,凡數十則,取材於《淳化閣帖》,經米芾、黃伯思指為偽跡者皆不收復。摹刻雖未能盡傳羲之筆意,然遒勁有力,確非出自庸...
故羲之與李充在會稽“同好”只有永和七至八年2年時間,這時衛夫人已經去世。民間傳說 洗墨池 蘇莊村東頭有個十來畝大的泊池,叫衛夫人洗墨池。說的是衛夫人小時習字,態度十分認真,有時一寫就是幾個小時,乏了她就去門前泊池裡把筆硯洗一洗。一次,她練字累了,就把筆硯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裡,泊池裡的...
2003年獲《“匯雅杯”中國書畫大賽》特等獎,《“淳化閣帖”杯“二王”系列書法大賽》三等獎,第二屆《“羲之獎”全國書法篆刻大賽》優秀獎。2004年作品入展《“聖地杯”全國書法大賽》,2005年作品入選《書法導報》國際書法篆刻年展,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2005年度優秀學員獎。2006年作品入選《中國書畫工藝品雙年...
此冊頁八開,內容為乾隆臨《淳化閣帖》中“王(羲之)書”九種。《淳化閣帖》,亦稱《閣帖》,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翰林侍書王著奉敕摹刻,被後世奉為法帖之祖,收入蒼頡至唐百名書家四百一十九帖,其中“二王”書法最多,成為宋以後歷代學習晉人書法的重要範本,在元明時期,學書卓然有成者,都在不...
曾獲得首屆中央電視台全國電視書法大賽金獎、第二屆、第三屆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藝術獎二等獎,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一等獎,“羲之杯”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首屆大學展一等獎,首屆公務員書法大賽二等獎,首屆行書展二等獎,第四屆全國正書展最高獎,文化部第十一、第十二屆群星獎,第三屆、第四屆全軍書法大賽...
王敦的書法《淳化閣帖》卷二,有他的草書《蠟節帖》,筆勢雄健,氣勢威武。王導的書法有《省示帖》、《改朔帖》,唐竇臮《述書賦》評他的書法:“將以潤色前范,遺芳後車,風棱載蓄,高利有餘。”王導在西晉末年帶《宣示表》過江,為東晉書法保留了重要的典範作品,對東晉書法發展有貢獻。王曠是王羲之的...
庾翼工於書法,今有行楷《故吏帖》七行、六十字收入《淳化閣帖》中。《宣和書譜》稱其“善草隸,與王羲之並馳爭先。”又稱“兄亮字元規,亦有書名,嘗就羲之求書法,羲之答云:‘翼在彼,豈復假此!’是知翼之書固自超絕,其為當日書家名流所推先如此。其自許亦自高,要是其所得非晚生後學淺淺所能...
宋代《淳化閣帖》的王羲之字跡行行草草,並沒有完全的行書,這是和《蘭亭序》是迥然有別的。因為行書,脫離完全的行書加草字,大概在隋唐時期。這恰恰是智永生活的時代。王羲之生活的時代,行書和草書相參才是普遍的書寫字型。這點,郭沫若先生的懷疑有合理性。但是,郭沫若在蘭亭論辯當中的立場和態度是應該予以否定...
東晉傑出書法家,王羲之第七子,少有盛名,高邁不羈,幼時學書,羲之授之。所作真書以《洛神賦十三行》最為著名。與其父並稱“二王”。累官至中書令,因其族弟王珉曾代中書令,亦能書,故稱獻之為“大令”,王珉為“小令”。傳世墨跡有《鴨頭丸帖》,刻帖在《淳化閣帖》中蒐集甚富。賞析 初唐書論,最重要的...
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禁中,厘為十卷,這就是《淳化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書法,是宗“二王”的。此後《絳帖》、《潭帖》等,多從《淳化閣帖》翻刻。這種輾轉傳刻的帖,與原跡差別就會越後越大。所以同是宗...
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亡佚。《淳化閣帖》錄有其書跡五篇,得以傳世。人物生平 博涉眾藝 王廙出身魏晉名門琅玡王氏,是王導、王敦的從弟,也是琅玡王司馬睿(晉元帝)的姨弟。其父王正,官至尚書郎。王廙最初被太傅、東海王司馬越闢為太傅掾屬,轉任參軍。後來,他因參與奉迎晉懷帝司馬熾有功,被封為武陵縣...
《淳化閣帖》里有「奉對帖」,正是王獻之在離婚後寫給郗道茂的信,內容如下: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類之暢,方欲與姐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姐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史書記載據《晉書》,王獻之離婚後曾寫信與郗道茂...
可惜,張芝書法的原跡流傳極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閣帖》卷二載張芝五帖,這些是真品還是偽品,眾說紛紜,至今難以論定。近現代草書首推林散之,有“草聖”之美名,代表作是《中日友誼詩》,堪稱林散之第一草書。狂草 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礎上將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在章法上與今草一脈相承。狂草的成就,是...
《大觀帖》刻為四行,內容字數與《淳化閣帖》相同。《近得書帖》在《大觀帖》中較《淳化閣帖》有所改制,由五行變為四行。但《大觀帖》刻帖較《淳化閣帖》為優,宋代曾宏父在所著《石刻鋪敘》認為:“大觀之本愈於淳化”。觀《近得書帖》亦然。法帖內容 釋文 廿二日羲之報:近得書,即日又得永興書,甚...
他死了,一百多年以後,藏於南朝宮廷中的二王牌墨寶尚達六七百卷,可惜大多焚於侯J12:~L(555年)。李世民於貞觀中復求得羲之墨跡2290張,裝裱為13帙128卷,其中楷書50紙,行書240紙,其餘為草書。唐代安史之亂前後,王書又逢劫難,北宋刻《淳化閣帖》時,所匯羲之書法只230種左右。至今日,可以肯定的羲之...
《寒切帖》是由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收藏於天津博物館。法帖簡介 《寒切帖》 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唐代勾填本,有烏絲欄。收刻於《淳化閣帖》卷七、《大觀帖》卷七、《澄清堂帖》、《二王帖》、《寶賢堂集古法帖》、《玉煙堂帖》、《鄰蘇園帖》。著錄於《清河書畫舫》。古書...
“章草”傳世的法帖,計有史游《出師頌》、《淳化閣帖》中張芝書、皇象所書《急就章》、索靖的《月儀帖》等。雖傳刻如今,但法度端凝,體勢堅勁,有獨立自強之特,仍足供為後人臨摹研究的最佳資料。“章草”的筆畫略帶隸書的波磔,而字字獨立不相連帶;利用符號,一筆萬同,是漢隸行書之變體。今草即現今所通行...
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張芝:生年不詳,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後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
師法鐘(繇)、王(羲之)、褚(遂良)、米(芾)、懷素諸家,能作擘窠草書,亦能作蠅頭小楷,尤長於以巨幀臨右軍草帖。此第六屏系臨《袁生帖》。《袁生帖》於《淳化閣帖》、《大觀帖》、《澄清堂帖》、《三希堂法帖》中均曾刻入。邢侗所臨與原帖文詞小有出入。邢書為:“得袁二謝書為慰。袁生踅至都,...
褚遂良《右軍書記》著錄,《宣和書譜》錄有帖目,入刻《十七帖》、《淳化閣帖》、《澄清堂帖》、《鼎帖》、《二王帖》等。法帖內容 原文 吾有七兒一女,皆同生。婚娶以畢,唯一小者尚未婚耳。過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內外孫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大意 我有七個兒子一個女兒,都...
由帖文可知,羲之與來信問候者皆身體、心緒欠佳。《都下帖》末行有幾字僅存其半,參考《淳化閣帖》所刻,顯然是裁割“仁”字以下二十七字。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溫,蔡公為蔡謨,此帖作成於356年(穆帝永和十二年),此時王羲之已辭官年余,但仍不能忘懷朝廷戎機。作者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字逸...
張應召與溫如玉於明萬曆間為肅府摹刻淳化閣帖、集王聖教序等帖。乾隆間歸張照,冊頁後有王際華跋,簡述此拓本流傳經過。內鈐有張應召本人的 “張應召印”、“字用之”、“南唐張應召藏圖書印”。該拓本共十五開半,每開十二行,行十至十一字不等。白麻紙,拓墨較重,字似略小,瘦硬而神足。與一般北宋拓本不同...
褚遂良《右軍書記》著錄。並收刻於《淳化閣帖》、《鼎帖》、《二王帖》、《澄清堂帖》等歷代法帖叢帖。法帖內容 釋文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具,示複數字。大意 十七日這天信已寫好了,本想請郗司馬帶去,還未啟程,當天就得到您的來信,甚感安慰。要說的的話已都寫在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