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姓氏溯源,源流一,源流二,得姓始祖,各支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淳于髡,淳于越,淳于量,淳于恭,淳于長,淳于誕,淳于棼,淳于朗,淳于難,淳于意,淳于緹縈,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八言及以上通用聯,家譜文獻,字輩排行,
基本介紹
淳于[淳于,讀音作chún yú(ㄔㄨㄣˊ ㄩˊ),不可寫作“淳於”。
姓氏溯源
淳于(chún yú)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姜姓,出自周武王給炎帝後代姜姓淳于公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原夏王朝時期有一個斟灌國,是姜姓小諸侯,周武王姬發滅商紂之後,將其封在州邑(今山東安丘),建立了州國,因位居公爵,世稱州公。姜姓州國是遠古時期東夷族部落聯盟首領皋陶的後裔,也有學者認為其是一個偃姓國,這有待進一步考證甄別。一直到西周晚期,州國還有君主叫州公實,鄰國就是蔡國和杞國。後州國的公族定居於淳于城(今山東監利,原為州國都城),名淳于國,仍為公爵,國君稱淳于公,成為春秋時期的小諸侯國之一,其實就是州國的延續。
到了春秋初期,從河南遷移來的強大杞國頻繁入侵淳于國,淳于國國力迅速衰弱,無力再抵抗,國君淳于公迫不得已逃往外地,淳于國就此滅亡。淳于國亡國之後,其王族及其國人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淳于氏。據史籍《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到了唐朝中期,因為要避唐憲宗李純(公元806~820年在位)的名字之音諱,淳于氏乃去“淳”改為于氏。五代十國以後,有一部分于氏族人恢復祖姓,仍為淳于氏複姓,再後又多省文簡改為單姓淳氏、于氏,世代相傳至今。
淳于氏族人大多尊奉淳于公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姒姓,出自春秋初期的杞國國民,屬於以國名為氏。杞國是一個自商王朝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國祚延綿一千多年,國君為姒姓,是大禹的後裔。杞國最早建國於商王朝,其間時斷時續,具體事跡已不可考。周王朝初年在周武王姬發的扶持下,杞國得以重新建國,自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周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杞國才被楚國所滅亡。當初在春秋早期,杞國將鄰居淳于國滅亡之後,吞占了淳于國故地並遷都於斯,因此後世也將春秋以後的杞國稱作淳于國。
在杞國的國人之中,也有以淳于國名為姓氏者,稱淳于氏。後與姜姓淳于氏族人一樣,在唐朝中期,因為要避唐憲宗李純(公元806~820年在位)的名字之音諱,亦改為于氏。五代十國以後,有一部分于氏族人恢復祖姓,仍為淳于氏複姓,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淳于公。從《水經注》上推敲,可以知道淳于這一姓氏的緣起。周武王時,淳于公受封於斟灌國,號為淳于國,後世子孫“以國為氏”,而姓淳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唐憲宗年間,因要避御名,而改為于氏。古代的斟灌國,根據考證,在今山東省安丘縣東北,這裡便是淳于氏人家的老家。故淳于氏的得姓始祖是淳于公。
各支始祖
淳于清太:字號失紀,湖南淳于氏一世祖,生於元末遭兵亂,家盡失其所在,唯避亂走蜀,太祖定鼎,言旋南歸,遷湘陰縣西鄉,落業大施塘。遂世族於斯焉,後嗣子孫,不窮於所遠,因以淳于清太為遷湘始祖。
遷徙分布
淳于氏或是一個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二十五位門閥。淳于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遠古時的炎帝的後代人,封於州邑,讓他們建立了州國。還同時封為公爵,於是州國的君主就稱為州公。州國那地方,就在現今山東省安丘縣。安丘縣的東北邊,至今還有個淳于城,這個淳于城,原來就是州國的都城。州國經一度亡國又復國,復國後就稱為淳于國。再以後,淳于國的公族後代就以國名為姓了。淳于氏望族居齊郡(今山東省臨淄縣一帶)。後來因徙遷,有的於河內郡為望族(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一帶)。
歷史名人
淳于髡
戰國時齊國文士。博學多聞,知識豐富,口才好,善於答辯,說話幽默滑稽。當時諸侯並侵,百官荒亂,淳于髥遊說於各諸侯國之間,說之以隱,並見聽從,以為諸侯主客。
淳于越
淳于越,戰國時齊國博士,秦朝時曾任僕射(音púy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置酒鹹陽宮時,他建議實行分封,認為“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遭丞相李斯駁斥。
公元前213年是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年。這一年為了慶賀秦王朝築長城及得南越地,嬴政“置酒鹹陽宮”——在鹹陽皇宮裡擺下酒宴,大宴群臣。
有一個名叫周青臣的僕射借給皇帝敬酒的機會稱頌始皇說:“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意思無非是說,以往的時候,秦國很小,虧得陛下您(始皇)大展神威,平定天下,改諸侯分封為郡縣制,使人民得以久享太平。
周青臣的話雖然不無阿諛奉承的成分,但基本上也都是事實。不料,卻引起了一個名叫淳于越的人的不滿。
這位官拜博士(按,此“博士”系指學官名。《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說“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及漢初,博士所掌為古今史事待問及書籍典守,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作為學位之一種的“博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著者)之職的淳于越是個厚古薄今的專家,他與周青臣本沒有什麼矛盾,但當他聽周讚美郡縣制,貶低分封制,不知觸動了哪根神經,奮然而起說:“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意思是說,商周時代都因分封子弟而傳國近千年,始皇您富有四海卻不分封子弟以作呼應,倘若一旦有篡奪齊國政權的田常式的人物出現,那將何以應付?周青臣不向陛下您指出這一點,反倒當面奉承,不是忠臣!
淳于量
字思明,南朝陳車騎將軍。其先濟北人,世居京師。父文成,仕梁為將帥,官至光烈將軍、梁州刺史。淳于量少善自居處,偉姿容,有幹略,便弓馬。梁元帝為荊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馬,令往事焉。起家湘東王國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參軍。累遷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餘載,兵甲士卒,盛於府中。荊、雍之界,蠻左數反,山帥文道期積為邊患,中兵王僧辯征之,頻戰不利,遣量助之。量至,與僧辯併力,大破道期,斬其酋長,俘虜萬計。以功封廣晉縣男,邑三百戶,授涪陵太守。歷為新興、武寧二郡太守。
淳于恭
字益孫,東漢北海淳于人,清淨不慕榮利。他的哥哥被盜賊虜去,將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盜賊很感動,把他們兄弟二人都放了。淳于恭在家不願出門,朝廷拜他為議郎之侍中。淳于恭的哥哥淳于崇死後,淳于恭親自撫養哥哥留下的兒子,他教侄兒讀書學習,侄兒如果做錯了事,淳于恭就用棍子打自己以感化侄兒。侄兒看了非常慚愧,並且改正自己的錯誤。
淳于長
字子鴻,西漢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人。其父族雖無權勢,但母族十分顯赫:其姨娘王政君,是元帝劉?#93;的皇后,成帝劉鷔的皇太后;其大舅王鳳是大司馬、大將軍;二舅王譚、三舅王商、四舅王立、五舅王根和六舅王逢,也於同一天分別被封為平阿侯、成都侯、紅陽侯、曲陽侯和商平侯,一時有"五侯"的盛名。基於此,他20來歲便當上了黃門郎,可以出入於宮廷之中,往來於顯貴之間。從此,他竭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計地接近和討好成帝,漸漸取得了成帝的信任,很快升為衛尉,成為九卿之一。
淳于誕
後魏時蜀漢人。他的父親興宗為南安太守。他十二歲時隨父親前往揚州,但在路上其父被盜賊所害,他倍感哀傷,誓要奮發,傾資財結交賓客,半月內遂得復仇,破賊樊文熾等。官終梁州刺史。
淳于棼
為唐李公佐著《南柯太守傳》中的故事人物,敘述主人公淳于棼與二友酒醉、入夢,在大槐安國招駙馬,任太守,煊赫一時,後因戰敗,公主又死,國王懷疑,有人構陷,被送回鄉,夢醒時二友正在床邊洗腳,即以虛幻曲折的故事情節,諷刺沉迷仕祿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場互相傾軋的情況。
淳于朗
唐代黃縣人,淳于難之弟,武德年間隨兄難入朝,因以佐命,官菜陽剌史、後宰相,封燕國公。
淳于難
黃縣人,隋時據守文登。唐興降唐,文登遂升為州,以難為刺史,封晉國公。
淳于意
山東人,漢代名醫,仕齊為太倉長,世稱為太倉公或倉公。少喜醫術,後為人治病,決生死多驗。文帝時,因故獲罪,當處肉刑,其女緹縈上書,願以身入宮為婢,代父贖罪,文帝悲其孝心,因廢肉刑。
淳于緹縈
漢代名醫淳于意之女,她的父親醫道很好,因被豪商誣告,判下肉刑的重罪。緹縈主動隨父親進京,上書朝廷,並自願獻身為奴,抵贖父親的刑罰。漢文帝被她的孝心所感動,終於下令赦免其父,並廢除了肉刑的法令。
郡望堂號
郡望
齊 郡:西漢時期先為臨淄郡,後改齊郡,治所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其時轄地在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唐朝玄宗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為青州北海郡,屬河南道,縣為屬。唐肅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為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為軍,齊郡屬平盧軍節度使領轄,治所在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
河內郡: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春秋末期楚、漢之際,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末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涉),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一帶地區,包括汲縣。魏文帝黃初年中,河內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縣)改屬冀州(今河北冀縣),四縣隨之改屬、後又回歸河內郡。屬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陽)、原武、陽武三縣。屬兗州(州治廩丘,今山東鄄縣)陳留國的有封丘、酸棗、平丘、長垣四縣,屬兗州東郡的有燕。西晉時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朝時期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兩朝的河內郡即懷州。元朝時期設為懷慶路。明、清兩朝為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縣。
堂號
河內堂:以望立堂。
齊郡堂:以望立堂,亦稱臨淄堂、北海堂。
德感堂:後漢時有淳于恭,清淨不慕榮利。他的哥哥被盜賊虜去,將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盜賊很感動,把他們兄弟二人都放了。淳于恭在家不願出門,朝廷拜他為議郎之侍中。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滑稽載傳;
博士知名。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齊國學者淳于髡,以博學滑稽<能言善辯)著稱。齊威王在稷下招攬學者,他被任為大夫,多次諷諫威王和相國鄒忌改革內政。楚國攻齊時,他到趙國求援,得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國因此而退兵。前後數次出使諸侯國,未曾受過屈辱。下聯典指淳于髡的後人淳于越,官博士,以敢諫著名。
七言通用聯
大槐國夢婚公主;
太倉長幸育女郎。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淳于棼,夢入大槐國為駙馬故事。下聯典指漢·淳于意為齊太倉長,嘗得罪,其女淳于緹縈願為官婢以贖父罪,文帝為之廢除肉刑。
保障拜登州刺史;
昆弟皆隋季忠臣。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淳于難,隋末兵亂,與弟郎帥眾保障,民賴以安,拜登州刺史。下聯典指唐·淳于朗,武德年間隨兄難入朝,因以佐命,後為宰相。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保障拜登州之刺史;
昆弟皆隋季之忠臣。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上聯典指唐·淳于難,下聯典指唐·淳于朗。
學擅縱橫,諷諫罷通宵之飲;
醫傳素問,緹縈有少女之賢。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淳于髡,滑稽多辨,宣王好隱,又好為長夜之飲,髡說之隱,並被聽從。下聯典指漢·淳于意,少喜醫方術,嘗得罪,其女緹縈上書請代父贖罪,文帝為之除肉刑。
家譜文獻
山東蔚陽淳于氏家譜,著者待考,年代待考,現被收藏在吉林省吉林市。註:該譜為淳于髡家譜,篇幅為二百七十頁,家譜通體為褐黃色,記載了齊國上卿並被稱為“稷下怪才一代辯士——淳于髡”及其家族世系,內容的時間跨度長達兩千七百十三年之久。目前,《中國家譜總目》中尚沒未收入該譜,它很可能是一本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孤本。
山東黃縣淳于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黃縣諸由觀鎮淳于村。
湖南湘陰淳于氏三修族譜,淳于氏闔族編修,清光緒辛卯年(公元1891年)首修木刻活字印本,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重修手寫本,1988年再修計算機排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長沙市湘陰縣淳于氏宗祠。
字輩排行
湖南湘陰淳于氏字輩:“清和世立貴大有為吉人高卓天必啟之文光祖德後傳禮詩家聲克振守本典貽名揚顯達功成學恩忠信孝義福慶允宜”。
山東黃縣淳于氏字輩:“常懷家訓寧守憲章,爾耕汝讀益世永昌”。
重慶南川淳于氏字輩:“啟天登世良仕德應朝堂富貴光宗祖科甲遠名揚”。註:與淳氏同字輩。
四川達州、重慶彭水淳于氏字輩:“朝丹民們得遠盛世福澤長登能加深慶”。註:與淳氏同字輩。
淳于氏一支字輩:“志道知仁義修孫必孝忠為人沾祖德四海永興隆”。